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證監會依法從重從快從嚴打擊上市公司造假、欺詐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已累計對57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立案調查。2020年12月就連市值470億的顧家家居“暴雷”,顧家家居董事長顧江生因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
近期,從昔日大牛股到如今落魄退市,宜華生活的“隕落”與其違法違規之舉也值得家居建材企業引以為戒。不難發現,2020年是家居企業IPO的爆發之年。據了解,2020年,大家居行業里一共有18家家居企業成功上市,要知道,過去幾十年,A股總共也才66家家居上市企業。

經過證監會9個月的調查,宜華生活(現為*ST宜華)的財務造假案水落石出。調查顯示,宜華生活2016年至2019年定期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一是通過虛構銷售業務、虛增銷售額等方式虛增利潤20余億元;二是通過偽造銀行單據等方式虛增銀行存款80余億元;三是未按規定披露與關聯方資金往來300余億元。目前,本案已進入行政處罰審理程序,證監會將依法從嚴追究相關主體違法責任。
大家居行業有上市想法的企業不斷增加。隨著瓷磚行業進一步發展,陶企規模化擴張與跨界、收購兼并頻發,陶瓷品牌集中度不斷提升。頭部企業都在拼速度擴產,勢頭都很猛。
早在二十年前年瓷磚產量還不到20億平方的時候,國內幾乎每年都在談及“產能過剩”的話題,隨著2018年中國陶瓷磚產量跌破100億平方米之后,2019年陶瓷磚產量繼續在下行通道持續走低,達到82.25億平方米,行業才開始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業內人士分析,“當行業發展至最底部、最不景氣的時候,也是企業擴張、提升集中度最好的時機。”隨著貨幣超發、科創板啟動等各方因素都會促進更多的上市公司誕生。資本的加持加速優質企業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上市公司將是一個熱門話題。現有一批陶企呼喚資本在正為上市做準備,況且瓷磚銷售格局中工程集采業務端份額愈來愈增大,陶企擁抱資本也是無可厚非的。而已經上市的陶企規模越來越大,在各渠道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57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證監稽查20起典型的違法案件中,財務造假類的就占到了6起。證監會表示,將繼續加大對資本市場欺詐、造假等惡性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進一步塑造市場良好生態,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惡性違法違規屢時有發生,極大程度壞市場生態的背后,能帶給即將計劃上市的陶瓷企業幾點忠告:
第一、務實的精神。上市企業做的是事業,更是實業,是實實在在的“業”。如今,財務造假手段多樣,包括虛構收入,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確認收入,轉移費用,費用資本化、遞延費用及推遲確認費用等等,誤導投資者,當投資者權益受到了損害下一步是意味著遭到投資人的索賠。另外看很大部分出了問題的上市公司,都出在偏離主業、盲目擴張上;最后不得不財務造假。
第二、尊重市場。表面上看,是企業領導者的野心與實力不匹配,實際上是企業對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資本市場的誠信缺乏敬畏之心,同時也包括與之配合的投行、銀行和審計機構,對市場缺乏敬畏之心。
第三、警示上市后的虛榮和誘惑。上市后固然會帶來大量資源聚集,有些企業管理層上市后會得意忘形。為炒作股價,張嘴閉嘴都是資源整合,資本并購,每天異想天開。事實上,上市后各種問題依然存在并不會改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上市企業更應該擁有競爭力的主營業務,而并非通過漫無目的資本整合出一堆業務而形成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