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熱搜一則“廣東工廠招工難”新聞引起社會的強烈共鳴。事情是這樣的,2月,在廣州一街道上,不少招工的制衣廠老板,拿著各種衣服樣品,舉著牌子等著路過的工人挑,現場面試、議價。這條七八百米長的街道似乎成了制造業招工場景的縮影,廣州制衣廠一負責人表示:"之前是工廠挑工人,現在是工人挑我們老板了"

陽春三月,于企業而言,最頭疼的事情就是“招聘”。大部分行業、企業的反饋都是,招工難,用工荒;訂單都是滿的,缺人。有媒體連續轉展三角多地,實地探訪多個招工現場了解到,珠三角地區結構性“招工難”、“用工荒”問題愈發突出。
陶瓷制造業作為佛山的重要產業,春節過后,不少陶瓷企業和工廠同樣面臨這樣的難題:節后招工難。佛山市人力資源部門也表示,佛山用工需求較明顯的是制造業,其次為批發和零售業,再次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眾所眾知,企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根據近段時間海量陶企、品牌發布的招聘內容看,不難發現,陶企對銷售部,設計類、自媒體運營、市場類文案策劃專員崗位需求迫切。與此同時,基本上均對應聘者提出了一兩年以上”或“熟悉行業”等任職要求,僅有部分的展廳銷售顧問以及項目專員任職要求是“歡迎應屆畢業生”,但也有一定要求,比如前提性格活潑或具備英語銷售能力等一系列。
據多方信息了解道,陶企對一般在展廳導購銷售人員的招聘還是抱以樂觀態度,但對巖板、家裝、工程方向的業務員/經理招聘以及新媒體運營、策劃、設計等崗位就感到憂心;擔心歷史再次重演。2020年,即便有企業加大對內部薪酬的漲幅及企業員工福利政策,部分崗位薪酬漲幅600-1000左右,但招聘信息發布半年,仍未找到合適人才。
佛山一陶企工程中心經理坦言,陶瓷產業重組加劇,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轉型進入了關鍵期。陶瓷磚銷售渠道產生深度變革,對于瓷磚企業的研發能力、產品質量、成本控制、供應鏈體系、服務水平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用人方面,往往更傾向于更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因為相同成本下,有行業經驗,工作能力強的員工能更好的控制人力成本的同時,大大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多位業內人士亦表示,陶企對銷售人員的任職要求不再單單止于業務能力,更需要具備一定的客戶資源,客戶開發能力、培訓能力甚至是幫扶經銷商等多能型業務人才。業務員天天聯系客戶,熟悉市場,擁有第一手資料,完全可以把有用的信息消化吸收,提交給公司的研發人員。
當然,從業者除了熟悉陶瓷產品的參數外,還得對產品知識賣點、工藝、設計、檢驗標準等有一定了解,還得懂基本的審美標準,然后通過不同渠道展示產品、提煉產品的賣點。做到這些,才能算得上懂產品的專業銷售業務員。
特別是很多中小陶企沒有市場部門,業務員不僅僅要做銷售工作,還要參與市場工作,如果沒有人脈資源,對行業方方面面了解不夠透徹,即便進來了也沒辦法堅持干下去;所以目前行業從業者基本都是以陶瓷圈為中心來跳槽。
一位扎根行業多年的瓷磚經銷商分析,“瓷磚產品賺不賺錢,是由產品、市場、價格、廠家等多個因素綜合決定的,廠家或許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經銷商也怨不得誰。但廠家業務員素質的高或低,完全是由廠家決定的,在我們經銷商看來,派什么樣的人過來,最能夠直接反映出廠家領導對這個市場的重視程度。”
隨著房地產巨頭的資源整合,精裝房、裝配式以及整裝、工裝發展迅猛,大型集采模式盛行其道,工程渠道愈顯重要,遠遠超過了傳統終端零售渠道,近兩年不少陶企成立戰略工程部,開拓與服務房地產集團工程業務,對接設計院、裝修公司及工裝公司。多種模式的戰略合作,以求得在存量市場競爭中搶占更大的“蛋糕”。
而在各大陶企招聘信息中,品牌區域經理、開拓業務員、巖板銷售業務經理、家裝渠道經理、工程渠道經理等字眼極為搶眼。當然,其中的薪資待遇,不少企業明碼實價給出年薪20萬-40萬不等,甚至有企業對于巖板戰略工程總經理的"績效酬薪"待遇高達百萬元。
瓷磚行業招工很難,留人更難;尤其是生產線那一塊。在陶瓷行業,工廠人員幾乎都是70、80后,“90后”比例很少;部分崗位面臨斷層危機,大多瓷磚工廠位于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區域,生活不太便利,年輕人大多不太愿意前往或者待不到半年就走人。所以陶瓷行業一般也很少用應屆畢業生。當然,這同時也是陶企升級智能化工廠的主要原因。但智能化不代表不需要技術人員,只是某種程度上節約了用工成本,生產線的人員配備降到十幾人。
傳統陶瓷生產線涉及到各個工種,各個環節都需要都需要工作人員。近幾年,由于技術工種的搶手,一些藍領工人的薪資標準,早已超過了普通白領,而今年,這種差距或更大了。一家瓷磚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表示,這幾年,不少陶瓷工廠進行了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大大緩解了招普工的壓力。但是,新的難題來了,能夠操作智能產線的工人,工資可真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