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世界風云劇變的一年。國際局勢動蕩加劇、國際疫情持續惡化、全球經濟微弱復蘇的步伐沉重、地緣政治緊張、貿易摩擦、美國大選亂局紛呈……一系列不確定的風險點增多。反觀國內,2020年隨著中國疫情逐漸控制,國內經濟二季度開始逐漸復蘇并開始穩定保持在合理區間。
日前,根據《世界瓷磚生產和消費》報告顯示,2019年,世界瓷磚產量下降到126.73億平方米(比2018年下降3.7%);瓷磚消費量也下降了4%,為124億平方米。全球進出口僅增加3100萬平方米(增長1%) ,達到283.7萬平方米。中國瓷磚出口進一步大幅下跌,從8.54億平方米下降到7.79億平方米(-8.8%)。其中,亞洲的瓷磚總產量下降了5%,降至85.32億平方米,相當于全球產量的67.3%。歐盟(13.04億平方米,-2.8%)和非歐盟(5.7億平方米,-7.8%)的產量都有所下降,而美洲大陸的產量保持穩定在15.03億平方米。非洲的瓷磚產量估計在7.59億平方米左右(+5.7%)。受疫情影響,到2020年,世界瓷磚產量可能會進一步收縮8.5%左右。

回顧今年,時間是過得快,很快,太快了。業內人感嘆,很多跨界領域還沒思考完,很多的目標都還沒達成,然而2020年就即將畫上句號;招呼都沒打一聲的2021就悄悄地來臨了。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瓷磚生產與消費國,正上演著大變革、大突破、大洗牌的澎湃的交響曲。
產區格局之變。不少產區的陶企正苦苦煎熬中,接二連三爆出倒廠倒閉,停產,企業清算等消息。而今年作為“煤改氣”最后的期限,全國各地產區煤改氣工作更加廣泛鋪開;今年最難陶瓷產區廣東,上百條線已退出。反觀前兩年只是一陣微弱的風,僅零星影響幾個建陶產區。
如今,這某種程度上還成就了山東淄博、江西高安、四川夾江等產區的熱銷。據業內資深媒體調查發現,這些產區不少陶企承接廣東轉移的業務訂單,吸納了廣東二三線陶瓷品牌的經銷商,以及成本,產能穩定供應優勢顯著。政策環境引導企業退出機制從未像今年這般嚴苛多變,或許由于是環保攻堅戰最后一年的緣故,出城入園、引導退出、產業收縮、污染物排放標準、禁建新線、等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可以說,大部分建陶產區因各地政策的調整遭遇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產品風向之變。作為陶瓷產業風向標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展2020年確定取消,每年該展都吸引數以萬計來自全球的陶瓷企業買家參與其中。而眾觀國內今年的廣州建博會、佛山陶博會、佛山潭州陶瓷展;巖板成是最大的熱門產品。巖板的火熱,已不僅僅停留在陶瓷行業,家具企業的茶幾、餐桌、柜門都已經用上了巖板;除泛家居應用外巖板還能有更廣泛的需求。
2020年,原本做石材的企業也紛紛轉向巖板,實際上,巖板企業可以做出陶瓷板本身的特色,不一定照搬用石材,玻璃思維去拓展巖板。得益于企業們技術實力的提升,加工設備的成熟;消費者也對巖板愈加感興趣;面對巖板之風才剛崛起爾后的風云變幻是必然的……
早前些年久而不衰的負離子、瓷片,拋光磚觸頂后,近幾年同樣遭遇瓶頸期,無法支撐住發展趨勢,不少企業還被拖入深淵;之后一系列的中板、厚磚、發泡陶瓷、薄板紛紛上線。當然,科技的力量,讓陶瓷產品逐步向發熱磚、抗菌瓷磚等功能性方向延伸,除了瓷磚的板材化應用,其他表現形式、應用范圍越來越多樣化。
傳統渠道之變。近幾年里,終端革命一直掛在業內人士的嘴邊,幾乎成了最頻繁的詞匯。席卷而來的工程渠道,傳統經銷商遭受到巨大沖擊,革命已在悄然的進行中。工程戰略集采十分強勢,正成為大型知名陶企最大的業績增長勢能,精裝房,公裝,整裝,裝配式等賦能B端是大勢所趨。行業人士預判:“日后工程端一定會超越經銷商,成為瓷磚銷售第一渠道”。而供應商一般需要各方面綜合實力都強的品牌材料商幫助其提升房產附加值,包括品質,資金,服務能力等等;這些都是當下房企所看重的首選要素。面對這塊豐厚的蛋糕,大部分陶企感到無能為力、謹小慎微。
今年,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數字化轉型及新零售的探索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線上線下協同升級一夜之間成了陶瓷企業“救命稻草”。新零售作為一種更有效率的銷售模式,不斷把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整合的高效交付方式;成傳統陶瓷經銷商獲取增長動能將帶來重要作用。
出口局勢之變。國際貿易壁壘中的反傾銷對瓷磚出口造成嚴重影響,出口格局正發生變化。據《陶瓷世界評論》報道,2019年中國瓷磚出口量為7.705億平方米,這是中國瓷磚出口量連續第6年下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國際局面趨于緊張、劇烈之勢;倒逼陶企逆勢謀發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以重振旗鼓。
此外,這兩年部分陶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在海外有投資設廠,收購,控股國外優秀陶瓷或配套企業等等戰略布局。同時,意大利、西班牙高端進口磚的入局、印度大板,巖板批量殺入;國內市場的激烈角逐市場占據戰全面打響。
這一次,疫情確確實實暴露了全球化進程加快中。且種種跡象表面,中國陶企主動融入全球一體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正如歐神諾董事長鮑杰軍曾開講《疫情加速建陶行業迭代》一書所闡述的,以前我們想到的是在中國磚賣到全球去,但是物流一旦切斷之后,你賣不過去。
但當全球一體化是一個什么樣的一個狀態?舉例:如今科達跟森大在非洲建廠,那么即使現在全球疫情,但只要它那個地方疫情是可控,沒有爆發的,它的生產不受影響。言之,當我們領悟到一種規律之后,那么就要相應地做些布局,雖然傳統瓷磚并非是戰略性物質,但是也是民生所用,對于這一塊市場,還是比較敏感的,所以應該要強調這個東西。
后疫情時代,新市場、新時代、需要新玩法。2020年是難,很難,太難了,和行各業人人都難,大到各國戰略博弈,小到地方治理與吃住行等民生問題。目前,仍有部分增勢強勁的陶企,有著創新的思維、超前的視野以及對時代大勢有著準確的預判。革故鼎新行之不易,積極調動“鼎新”的方式來帶動“革故”,走出了一條新鮮感十足的路子;引領及支撐著整個企業的變革和向上發展。換句話講,一家企業想要長遠發展,必須不斷的革故鼎新,革新商業模式,革新文化,革新產品技術,革新設備;這是歷史的必然,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