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最開始“以天為被,以地為床”的居住狀態,到現今直聳云霄的高樓大廈,這不僅是“天上人間”的區別,更是人類文明的偉大進步。而單從地板這一家居建材行業來看,古今之差亦是驚人。從最初的燒焊瓷磚鋪就地面,到富含自然原始風味的木地板的“登堂入室”,而今的地熱地板更是掀起了中國地板產業的一場改革腥風,為何地熱地板的熱潮在當下來襲?而又為什么其市場卻是亂象叢生?

地熱地板本是“暖心人” 緣何成為“燒心鬼”?
地暖逐漸普遍化 地熱地板興起
隨著南方氣候的變化,南方濕冷的冬天天氣有時更加惡劣于北方干冷的氣候,尤其是在2008年南方遭遇大范圍的冰災之后,冬天采暖的問題也被廣大人民群眾提上了“議事征程”。因此,越來越多的南方居民開始購買供暖設備,而地熱作為新興的供暖產品,以其可循環利用、環保性能高的特點而博得人們的喜愛。
地熱地板成行業東風 破局之舉
從地板企業本身來說,傳統地板產品市場已經開始走入一個瓶頸期,瓶口只有那么大,而近三千家企業卻都往這一處擠,誰能趁勢突破,誰就成為市場王者。因此,地板企業創新產品結構、細分市場或能成為破局之舉。
2013年中國建材家居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7242.9億元,并且預計在2014年這一數字將突破4萬億。但這一數據分攤給中國地板企業的卻只有區區700億元,這不禁讓中國地板人站起來振臂吶喊“中國地板的利潤到底去哪兒了”?而筆者要回答的是“有量無價,談何利潤?”地板產品已經在同質化的圈子中轉得暈暈乎乎,其實只要走出來,就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以緩解地板行業銷“無能”的現狀。而地熱地板既符合當下的市場需求,又能為地板企業“添磚加瓦”,實在是東風所在。
走出“三低”怪圈 行地暖之勢
此外,由于地板行業前期粗獷式的發展,造成企業遍地,產品同質化嚴重,為了搶市場,惡性競爭嚴重,地板廠商的利潤一再被攤薄。在記者走訪各大家居賣場時,不少地板經銷商都不約而同地向記者大倒苦水,行業越來越難做,產品越來越難賣成為目前困擾經銷商的重大難題。一方面是產品賣不出去,另一方面是賣出去了也賺不到錢。經銷商由此陷入了“橫豎都是死”一般的“低利潤-低投入-低產出”的“三低”惡性循環。而地板企業要想擺脫掉當下的困局,走出“三低”怪圈,發展地熱地板亦是一計良策。
以往我國并沒有針對地熱產業的資金保障政策,以及地熱資源的后背勘探開發不足導致我國的地熱產業縱然有三十多年的時間還是難以興盛。而地熱地板作為依托其發展的產業,由于其并未成熟,市場問題依舊不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技術水平乏力 缺乏競爭力
筆者在走訪市場調查時發現,當下的地熱地板類型五花八門,地板導購員紛紛是各執一詞,有的稱“地熱地板”更“暖心”,有的則稱之為“地熱地板”更環保,但是真正攤上事兒的時候,更多的是禍害到消費者,早前就有地熱地板被燒焦、地暖水管爆裂、地板受熱開裂膨脹等安全事故發生,而這皆是地熱地板核心技術不過硬之過。
只有核心技術過硬,才能真正打破緩解地熱地板市場的“惡跡”。然而,從目前市面上的此類產品來看,能夠真正杜絕安全隱患的地熱地板產品少之又少。更別提所謂的“保健”、“無輻射”等噱頭。總而言之,企業首要需抓好地熱地板這一基本功能特性,再談其“保健”問題,根都沒抓牢,怎來造房?
行業標準無規矩 市場發展難成方圓
由于地熱地板尚屬新興產品,相關檢測部門積累的數據還比較少,再加上此類產品涉及到木地板、地暖等多個行業技術的交叉,給相關部門制定統一標準提供了不小的難度。對于任何行業發展來說,行業標準都是企業發展的行為準則,不僅對企業生產起著規范約束作用,也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起著積極地引導作用。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針對地熱地板的行業標準申請立項,不過該標準何時能被批準并最終執行,還是個未知數。總而言之,正是因為地熱地板市場規矩還沒有立起來,標尺未定,又怎能去權衡對錯?這亦是造成地熱地板市場亂象的主因。
地板行業的發展仍在不斷的向前,這一路上也總會有新的地板產品品類誕生,來增加地板行業的“血液循環”。當然,消費者更愿意新鮮的血液是能夠給人帶來好處的,而不是逐漸成為“壞死的細胞”給人身帶來安全隱患。地板企業亦需吸取教訓,實現核心技術的新突破,未來地熱地板還將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