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不如心涼,近段時間,有關“精裝房”的不少新聞案例又雙叒叕被曝光一系列棘手問題,秒變“驚裝房”。
新聞案例1:鄰居請的裝修工走錯門
據報道,杭州的唐女士在湖州買了套精裝修的房子,還沒住進去,房子里卻被人敲得千瘡百孔,說是因為樓上鄰居請的裝修師傅,走錯了路,進錯了門,而且還動手裝修了。這種烏龍事件的發生,要么是裝修公司傳達給裝修工人的信息有誤或裝修工人記錯了。無論是哪種情況,裝修工人都難辭其責。所以,進入即將裝修的客戶家庭前,裝修工人與公司和客戶應該進行信息核對,對客戶位置、裝修內容進行校準,無誤后才能開始施工。

某瓷磚經銷商表示,“記得春晚有個小品,也是裝修走錯門。正常裝修這么砸是沒問題,因為要貼瓷磚。但是裝修是一般需要去物業申請都要填好幾張表,門口也會剛裝修單,責任人,裝修第一天也會帶設計師去量尺寸等等,這么多步驟都能搞錯。”
點評:竟然如此兒戲,這會嚇退更多業主對裝修公司的信心。
新聞案例2:撬開瓷磚全是水、全是土
近日,貴州貴陽劉先生購買了一套百萬精裝房,還未入住家里就出現漏水。劉先生稱廚房、陽臺地板磚下都是水,墻角已經發霉,水表顯示用了6噸水。令人費解的是,業主要求房開商把瓷磚全部撬開,等水風干后再鋪,但對方卻不同意。

西安某樓盤業主反映,170萬買的精裝房,瓷磚撬開后,墊層全部由沙土構成。物業工作人員表示,已和相關業主溝通,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卻提出要起訴視頻發布者。

另外,1月7日,昆明某樓盤,業主被通知接房時發現精裝房裝修達不到交付標準。馬桶未安裝、廚房沒灶臺、開關電線外露、墻面瓷磚空鼓達30多處等一大堆問題。該項目施工負責人稱,施工是按統一標準執行,但工期有點趕,目前在整改中。
點評:竟如此明目張膽的粗制濫造,漠視業主的合法權益,以為老百姓的錢就是這么好騙;還有什么可信度可言?
新聞案例3:曝精裝房用雙面膠貼瓷磚
據報道,湖北某小區被曝精裝修偷工減料,業主收房時發現廚房墻面瓷磚是用雙面膠粘上去的,手指一摳,整塊掉落。負責該項目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墻磚原本是用水泥貼的,掉落后施工單位迫于收房壓力,用雙面膠粘了上去,一共有兩戶出現此問題,目前已整改。

大批網友反映:“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吧!”,“原來房子這事也可以和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的玩”,“真能扯,水泥都粘不住墻磚,靠雙面膠就粘住”,各位看官,你們被忽悠住了嗎?
點評:堪稱裝修史上的神操作,連雙面膠都敢上了,這是顛覆性技術還是忽視生命安全?
新聞案例4:百萬精裝房似毛坯
最近,長沙岳麓區某樓盤開始交房時,某業主就在該樓盤購買了一套精裝房,買房時銷售員宣傳只要2090元一平的裝修費,交房時就能拎包入住。然而,當羅先生拿著有鑰匙打開房門時,該業主表示,“我當時直接傻眼了,給我的感覺就是六七十年代的房子,地磚沒有鋪貼,包括很多裝修都根本沒弄,買的純粹變成毛坯房了。”
另外,某些開發商為了迅速去庫存化,湖北武漢某樓盤一期陸續從去年底到今年6月都在交房,二期在銷售了十幾棟樓后,剩下的樓盤突然變成毛坯銷售。開發商將宣傳和承諾精裝修交付的房子以毛坯形式出售,這種做法引發了前期業主的不滿和維權,要求開發商退還裝修款。
點評:竟如此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維權路太難心太傷,不少業主寒了心。
其實,無需再舉例了,自新建商品房也慢慢由半成品住宅向全裝修住宅過渡,全裝修住宅的逐漸面世,“精裝修”秒變“驚裝修”的事件卻頻繁發生。全國各地精裝修因質量等一系列問題引發的維權案例層出不窮,而且以上案例全都是近期發生的。由此可見,精裝房的負面影響有多大。
某行業內人士指出:存在不少開發商退而求其次。采購的裝修材料,囊括著瓷磚、衛浴、地板、家具、五金、門窗等等,幾乎都是各行業行業最成熟、最便宜的大路貨,基本不用行業高附加值,個性化、高端化的創新產品。
然而,這些大路貨的材料,粗制濫造的施工,常常也讓購房業主寒了心。
業內某人士指出,2020年停工、交房、趕工期等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以及目前期房銷售仍占絕對主導地位的前提下,未來出現“豆腐房”案例可能大量出現。尤其是近幾年在三四線城市拿地的房企,交房壓力會越來越大。
舉個例子,2019年底的時候,央視曾報道過一個浙江某地市的在建樓盤,有業主稱“梁柱輕輕一摳,混凝土就會掉落”,“天花板、墻壁、露臺、飄窗等處有不同程度開裂”。
其實,通過各種網絡渠道都能悉知,如今消費者真的越來越排斥精裝房了,精裝房正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業主們的底線.簡單一點,精裝房(成品房)的初衷是什么呢?之于社會,節約、環保是兩個核心;之于開發商,可以集中采購,降低成本,獲取新的利潤點;之于購房者,可以省力、省錢、省心。可現在看到的是精裝房正與國家積極推動精裝房政策的初衷相違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