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僅剩最后的8天,這一年里,陶業江湖經歷了一次大迭代、大洗牌。零售市場低迷、煤改氣限期、渠道多元裂變……不少陶企艱難度日,淘汰、停產、破產已成為常態。
一邊,是倒閉推出。據業內資深媒體統計,1-10月,全國建筑陶瓷企業1094家,比2019年的1160家,減少66家;今年大約有70多家企業處于完全停產狀態。而截至12月,已有44家陶企宣布破產,破產企業數量超過了2019年全年;五年間超500家陶企退出。陶瓷喊了十幾年行業冬天了,無論從數量和范圍來看,今年的冬天是真的冷!
另一邊,一大批陶企在行業發展最不景氣時候,逆勢擴張,擴大產能;奔著提升集中度的方向發展。
12月上旬業內就有不少投資格外引人注目。8日,總投資4.5億元新建歐神諾總部帝歐大廈;3日,金意陶集團謀劃上市,在佛山投10億打造總部綠色家居產業園;1日,蒙娜麗莎集團3.08億元購買新辦公樓;15日,道氏技術投資10億元,打造氫能及新材料產業園……很顯然,向總部經濟、高精尖領域發力,瞄準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吸引高端優秀人才等等,有利于完整的產業鏈條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
建陶行業一直都在發展變化,病樹前頭萬木春,永遠是一道風景。下半年發展至今據不完全統計仍有一大批企業在積極擴張,新投產生產線,上新產品。
如江西省高安市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太陽、新明珠、普京再投31.1億元建12條線。
記者據悉4月九江諾貝爾二期工程將在2022年3月全面建成,總投資20.8億元,將新建5條陶瓷生產線。
陽城縣人民政府與廣東冠星陶瓷企業有限公司簽訂陽城智能家居新材料產業園建設項目合作協議,擬總投資40億元,擬占地1000畝,建設巖板、大板、中板等6-8條生產線
唯美集團江西豐城基地第二條條新巖板生產線點火開線,早前6月28日豐城產區唯美二廠M2#線已經投產一條巖板線。
山東統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建造的智能綠色一次燒大板、巖板兼仿古磚生產線一次性投產成功。
江西瑞陽集團與高安市人民政府簽約智能、綠色化生產新基地項目協議,總占地面積約1000畝,規劃投資23億元,年產值超20億。
道格拉斯(中國)3億元“投資巖板生產、加工、研發中心”, 蒙娜麗莎集團6億元進行“特種高性能陶瓷板材綠色化、智能化技術改造”,歐神諾廣西藤縣再擴2000畝地,投25億建10條線。還有東鵬,歐文萊,宏宇等等。截止目前,陶瓷行業年度新增總投資額已接近350億元(不完全統計),新增投資項目逾60個
而從投資擴張項目來看,其中不少與巖板產品有關。2020年巖板尚在萌芽階段,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市場又是大干快上的一年,在以往瓷磚產值的最高峰才4000多億,如果巖板做得好,作為建陶的第二增長曲線,產量重回百億也可期待。這意味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而因市場容量是有限的,新線上馬,那些以舊線為主的陶企日子將越來越不好過。這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據過去五年(“十三五”)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發展概況描述,建筑陶瓷銷售額前十家產業集中度提高3%。資金資本的加持,瓷磚產品、品牌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各產區都會出現一批頭部企業,一批年銷售額幾十億規模的企業。像蒙娜麗莎、歐神諾這些頭部企業在藤縣的擴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接下來的擴張,深度洗牌里,龍頭陶企的壓力在于增長,腰部企業的壓力在于如何保持穩步上升,尾部企業的壓力源于如何不被淘汰掉。
那些以細分領域為主、產品強差異化的品牌將長期存在,還不至于被頭部企業淘汰出局。而對于會不會因此大家有一次來談論行業寡頭的話題,陶瓷行業不像家電行業基本被寡頭壟斷,陶瓷行業是典型的“大行業、小企業”的模式,如今整個陶瓷行業一些大型陶企市場占有量不到5%。但按照目前情況來看,疫情的沖擊必然會淘汰一部分實力弱小的企業,加速品牌集聚。以后會出現一些更大且實力強的陶企,十來二十個這樣,且能占到一半的產量,這是極其有可能的,也是行業發展的一直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