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裝修門,坑多兩行淚”近幾年消費者紛紛怒斥裝修行業水太深了,讓原本喜提新居這么開心的事,沒想到竟成了噩夢的開始。
報價低走高開,合同避責,裝修預付款套路深,跑路亂象頻出,消費糾紛不斷,偷工減料,各種額外收費,售后缺位,效率低下……很顯然,目前國內的家裝行業整體仍處于粗放式標準,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總產值由2010年的2.10萬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4.2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12%。2019年,建筑裝飾行業總產值約為4.6萬億元,其中住宅裝修業務產值約為2.24萬億元。這樣一個規模龐大的家裝行業,其行業內前50家企業市場份額總不到2%,典型的“大行業、小企業”模式。行業入門檻過低,投入又少,滋生出大量缺乏資質的經營者甚至“游擊隊”承攬家裝業務,部分經營者缺乏誠信或無序競爭;導致家裝行業監管難度大,行業魚龍混雜;消費者維難。

尤其今年,裝企資金鏈緊張,那些一昧以營銷為主的公司基本上沒有人情客。慘淡的業績,無法支撐的現金流,成為壓死這些家裝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據業內資深媒體統計,2020年截至11月共64家裝飾公司宣告破產。初此外,多家裝飾公司被曝拖欠近材料商、裝修工人款項“跑路”,上百位業主裝修停工。
10月,泰州市姜堰區多名裝修業主向媒體反應稱,有間叫點眸空間裝飾公司,老板突然跑路了。電話聯系不上。某業主哭訴,9月就先預付76400元裝修款給該公司,接下來遲遲不見裝修,后來去公司發現老板夫妻兩跑路了,只留下一個員工同時發現還有多名受害者聚集在店門口,有業主,農民工,材料供應商,通過各種了解在姜堰這邊涉及百名受害者。
7月,沈陽一家知名的裝修公司——晶楓裝飾整裝工廠店突然人去樓空。記者了解到,在7月4到6日這幾天,很多在晶楓裝飾裝修的業主接到了公司要求支付尾款的要求,也有很多業主交了錢。而涉及的業主裝修工程有剛開始、有即將結束、有工程過半的,里面有等著結婚、有老房子改造出租、有小孩等著上學的學區房……據該公司項目經理和材料供應商的不完全統計,涉及到他們的欠款已經高達千萬余元。而該公司的注冊資本只有100萬元。
10月,位于西安市城北錦榮路的滿堂喜裝飾集團來滿了都是在此簽約裝修新房的,如今將面臨裝修爛尾的業主。據該員工介紹,滿堂喜裝飾集團西安公司的員工有130多名,都欠著工資,拖欠材料供應商的貨款,有些貨商因此停止供應,遇到一些好心的工長,因為信任公司,給客戶裝修時就自己墊付;供應商具體欠多少不清楚,但至少有上百名顧客的裝修面臨爛尾,僅他知道,其中就有十幾名是上周才交錢簽過約的,還沒開工呢,且每個顧客交納的裝修款都不低。如今,他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給法人代表倪某打電話總是被拒接。
11月,位于西安市未央區的滿堂喜裝飾集團突然關門了,裝了一半的房子面臨“爛尾”。有市民向記者介紹,截至目前我們的維權群里已經加了449個人,都是這家公司的受害者。按照約定,大家按照工期進度分階段付款,每個人交的金額不一,但至少在3到5萬元,算一下總金額至少有上千萬。” 此外,這家公司還同時拖欠了員工及包工頭工資一事,記者隨后從相關人員處得到證實。
……
除了中小裝企,部分稍微大型一些的家裝公司亦傳出有資金鏈斷裂、倒閉跑路等消息。尤其伴隨著精裝房勢頭愈發顯現,整裝,拎包入住成裝修公司吸引消費者的主要模式。可這家裝公司往往忽略了整裝,即是裝修一個家的執行落地問題;一個完整的家裝工程涉及設計、材料采購和運輸、施工、監理、售后等多個環節,這對傳統家裝公司提出了很高的運營和管理要求;而大部分裝企對于本地化施工和對工人的依賴,操作人員又大多并非為專業人員;只能說現在的皮包公司套路太多,很多消費者不懂裝修,很容易被坑;建議大家擦亮眼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主坦稱,“當時找業內某家比較知的家裝公司裝修時,交了2000元,然后它們給設計方案,然后方案確定就開始報價。當時也是說好費用全包不再收費用,結果砌墻費、鏟灰費,還有進門的大理石材料要自己買;搞來搞去我不想找它們裝修房子。但2000元退不了,后來找它們協商才勉強進門的大理石由它們包料,砌墻和墻面的鏟灰費還得自己出!裝企就應需在簽合同前,就應先把所有的收費全盤托出,好讓我放心,以為后面裝修所有都包含進去。然后簽合同的時候,也不告訴我,偷偷把一些項目剔除,作為合同以外的來額外收費;這套路太深了。”
對很多業主來來講,安家事大,君當謹慎。裝修切忌貪圖便宜,因為良心工程價不低價必是豆腐渣,因為良心工程低不過無底線的,無底線的干不過跑路的。其次,自己先做預算,不要一味地追求便宜而舍棄質量。這些裝企就是抓住消費者貪小便宜的心理,然后合時宜迅速收攏資金;然后跑路。再換一個公司名字繼續,畢竟社會永遠不缺貪小便宜的消費者。
相對正不斷拓展家裝渠道的陶企材料商家來說,選擇合作的家裝公司時,則需更多的關注該家裝公司的內容運作運營情況,多與內部人員打通關系,有利于未雨綢繆,提前采取對應措施,停止供貨,防范跑路風險,盡可能極大減少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