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細分市場,它的規模都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雖可能達不到千億,但幾百億、幾十億的天花板還是有的。國內市場像金字塔型社會,越往上走市場越小,越往下走越大。言之,切得越細、越精準,市場辨識度越高。
很顯然,如今的消費者購買商品,一般都是先做品類的思考,再聽品牌的表達。縱觀陶業江湖里,聚焦大理石的簡一、負離子瓷磚的特地、現代磚的歐文萊、厚磚的唯格、薄板的BOBO陶瓷……這些陶企在品牌建設上,都有一個共通點,專注于一個它們有魄力為之奮斗五年到十幾年的品類,持續投入創新研發,并在這其中取得回報。
因此,品類是差異化最本質、最直接、最有效的表達。
打個比方,當消費者需要家庭做裝修的時,想用大理石瓷磚,在預算充足的前提下,那么首選肯定就是簡一大理石瓷磚,這就是品類賦予陶企的品牌效應。最首先是對品牌和目標客戶精準定位,把所有的資源都聚集在某一點上,不斷地深挖、創新突破;在某一細分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優勢,搶占消費者心智,建立自己的渠道和品牌。待“根基”沉穩后,進而拓寬其他產品渠道也運籌帷幄。
過去掙錢是靠抓住機會,擴大生產、瘋狂制造產品,粗暴式的增長。但縱觀21世紀以來的經濟挑戰,陶瓷行業正面臨很明顯的一個趨勢是,如今市場的創業者和資本家更都偏好于能從細分品類切入市場,有足夠差異化來支撐形成新品類機會的品牌;大肆“跑馬圈地”擴張的時代走向沒落。
然而造成這種趨勢的原因,第一,隨著產品、渠道的過剩,以往簡單的、小的差異化不足以滿足消費者;主導權正從企業轉移到消費者手上;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屏障已不鍥合當代。第二,得益于數字化和運營效率的提升。事實上消費者的細分需求一直存在,只不過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的崛起,再加上渠道和媒介的分散化,讓供應鏈和品牌商有多元化路徑去精準觸達消費者,深挖背后深層需求。
未來,建陶行業哪怕集中度再凸顯,乃至出現部分超百億級的行業龍頭,也仍然會有一批定位準確、在細分市場術有專攻的中小企業存在。因為主權轉移的背后,意味著消費者由萬人一面到萬人萬,再到一人萬面。商品高顏值、高品質、高性價比、有社交屬性、參與感、文化價值認同等個性崛起帶來個性化需求爆發;垂直細分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尤其對于中小陶企來講,更要注重研發創新。中小陶企唯一能夠生存的理由就是獨具一格,囊括產品的花色、品種、品類、原創設計上多下功夫,形成強差異化;乃至在某一市場領域能成為細分市場的冠軍,而并非跟龍頭陶企在同質化產品領域上打價格戰、拼個你死我活。
頭部陶企優勢是規模大、成本低、品牌知名度;中小陶企可以利用自己短平快的特點,在大企業來不及布局范圍和空白點,利用在某一細分領域的創新優勢,發現全新需求,快速獲得搶占消費者心智的機會,搶奪屬于自己的市場份額。但注意,中小陶企要注重產品質量上,最起碼要跟上要達到大企業的水平,甚至要超過大企業的水平。
這幾年,在細分領域中掀起行業一股風潮的大角鹿。這個品牌也屬于大理石品類,但抓住其“超耐磨”這個特點入手,快速精準定位,區分出自己的受眾。聚焦縣級市場群體,發起一系列對標“超耐磨”這一個點,持續猛攻出擊。
大角鹿瓷磚董事長南順芝曾在2020陽城陶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分析,“分化,商業發展的原動力,從一個單一品類不斷分化出越來越多的新產品和新品類,分化成為必然趨勢。”以瓷磚品類的發展為例,從外墻磚到內墻磚、拋光磚、仿古磚、微晶石、全拋釉、大理石瓷磚,再到大角鹿推出的超耐磨。是分化讓瓷磚行業誕生很多新品類、新機會!
的確,分化的力量促使新品類不斷涌現,進一步推動行業企業的發展。在商業界,技術、文化和傳播環境的變遷創造了促使品類分化的條件。但凡今天,那些能握住趨勢、認識并利用分化力量的企業,都獲得了一定的市場成就。
前面談及,細分市場最需一定的時間沉淀。因為創新品類重要的是節奏。目前業內多多少少陶企打造品牌有一個很大的缺陷是缺乏耐心,都希望賺快錢,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去建立一個品牌。如今年勢頭迅猛的新品類巖板,目前大部分品牌都沖著短期紅利。盡管目前很多品牌選擇方向沒錯,但仍然只停留在產品表面功夫,一昧在賣點、概念、配方、工藝上做文章。
評價一個產品的好壞,其一,從靜態維度,產品要呈現出有用(產品功能層面)、好用(產品體驗層面)、愛用(情感層面)的特質。當然,如果一種“有用”能夠以極低的成本滿足,這個領域的產品就有可能跳出有用、好用,直接去做讓用戶有顏愛用的高品質產品。
從動態維度,產品要依次呈現出個體價值(良好的體驗、外觀等,對應著產品的有用和好用)、個體黏性(產品有價值或情感的依賴,阻擋一部分競爭對手對用戶的吸引,對應著靜態維度的愛用)、群體黏性(用戶之間互相吸引),群體一旦存在,意味著需求的豐富性,產品必須隨著群體需求的多元化開展,圍繞產品的群體,打造生態系統。
簡言之,如果說初期的產品是創造出來的,那么在生態中的新產品,是根據用戶的需求長出來的。
此外,除了聚焦產品,還需主攻產品供應鏈壁壘、聚焦用戶心智、針對目標群體持續輸出文化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