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企業都有沖刺A股的夢。“上市敲鐘”,在當代似乎是企業家們夢寐以求的高光時刻;當然,陶瓷行業的一幫創業者們亦不例外。
作為“武術之鄉”、“粵劇之鄉”,佛山出了黃飛鴻、葉問、梁贊等眾多宗師以及在粵劇史上曾走出千里駒、白駒榮、馬師曾、薛覺先等眾多名家大師。
實際上,佛山更是中國著名的瓷都。眾所周知,佛山陶瓷是佛山最響亮的城市名片。
縱觀在國內的建材市場幾乎成了佛山陶瓷品牌一條街,消費者基本認可佛山瓷磚。這為改革開放后的佛山北上逐鹿帶來底氣。然而佛山陶瓷產業伴隨著中國經濟、尤其是房地產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得到爆炸式的發展壯大;“產值高、收益快”成了佛山優先發展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的重要理由之一。然而,從佛山幾家陶瓷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過程當中來看,可謂是歷經波折,一點也不簡單。就如同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
資本運作是當代企業家成功路上的剛需。前幾日螞蟻集團上市的消息傳的是沸沸揚揚,總市值一躍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一家公司,超越了貴州茅臺。企業上市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為籌集大量資金、且在上市后還可以再進行融資,改善財務狀況、提高企業的聲譽、股票可用于收購其他企業、財富保存且傳承、對產權的保護……
01、東鵬控股
2020年10月,廣東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東鵬控股,股票代碼:003012。從此,陶瓷行業又添一家上市企業。

這不是東鵬控股第一次上市,回顧東鵬上市之路,早在2003年東鵬就籌備上市,直到2013年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期間東鵬在港股市場估值偏低,之后2016年提出私有化計劃退市;2017年東鵬轉戰A股,二次上市;證監會披露了東鵬控股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說明申報稿,但由于陶瓷行業一被冠以“三高”標簽,在環保政策趨嚴背景下,陶瓷行業環保問題成企業IPO之路的重點審核內容之一。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東鵬控股3家子公司因環保問題被要求整改;環保問題成攔路虎。直到2019年后東鵬控股IPO才正式過會,而到2020年9月才能到證監會到核準申請;并在10月19日上市敲鐘。可見監管層對陶瓷企業審核趨嚴,盡管陶企不斷投入資金進行節能減排和環保治理設施的升級改造;但其招股說明書仍指出,公司控股子公司東鵬潔具因工業廢水排放超標,被佛山市禪城區環境保護局張槎分局罰款18457.30元。
除了環保攔路虎外,據新京報記者了解,東鵬控股還面臨收購東鵬創意后的歷史問題,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東鵬控股先后向關聯方東鵬創意收購了相關經營性資產。但在收購前,東鵬創意發生了員工退股的情況。資料顯示,自2000年轉制時起,存在員工直接持股及委托東鵬創意工會持股。自2001年4月至2011年3月,合計有578名員工股東進行了全部或部分退股。然而,就在2017年11月起,有少數退股員工股東就東鵬創意歷史上退股事宜的真實性和自愿性,直接作出檢舉。
上市后,面對撲朔迷離的資本市場,尤其企業的一系列問題會被曝光公開,因此每一家陶企都應該加倍穩健經營。
02、蒙娜麗莎
同行業來看,2017年12月,經中國證監會批準,蒙娜麗莎集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回顧蒙娜麗莎上市歷程,整整走了10年。
2007年,蒙娜麗莎逐漸增加陶瓷薄板、輕質板業務,為籌備上市作準備。
2008年,蒙娜麗莎著手股權、財務、業務、資產和管理重組。
2011年,將廣東蒙娜麗莎陶瓷有限公司更名為“廣東蒙娜麗莎新型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銀建投和立信大華會計事務所顧問團隊坐鎮集團總部助其在來年完成IP0。
2013年,蒙娜麗莎增加陶瓷薄板產能,進行渠道擴張,積極著手相關的股改工作。
2015年上半年,蒙娜麗莎陶瓷薄板公布“零售+工程”互聯雙核戰略,計劃兩年內上市。
2016年,蒙娜麗莎集團披露上市招股書。
2017年6月,蒙娜麗莎集團再次披露上市招股書;10月,蒙娜麗莎集團IPO成功過會。
陶企要上市真不容易,方方面面都不可能掉以輕心。2017年登陸A股的蒙娜麗莎就曾因監管層對陶瓷企業審核趨嚴,經受了1年多的時間、34項反饋;包括其中發審委會議提出五大詢問。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5月,蒙娜麗莎公告表示面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發行對象為深圳市碧桂園創新投資有限公司、蕭華、霍榮銓、鄧啟棠、張旗康共5名特定對象,募資總額不超5.6億元,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價格為18.43元/股。
當中,深圳碧桂園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擬投入5億元認購2712.97萬股股份,獲得蒙娜麗莎5%以上的股份;將委派1名董事參與蒙娜麗莎的公司治理。在這次定增合作,蒙娜麗莎品嘗到資本運作的喜與愁。這不僅是一個財務投資者,還是蒙娜麗莎的客戶;這時雙重身份關系又該如何協調?
對此,資本市場迅速給出了答案,股價應聲而漲,5月21日,股價更是創下新高,盤中一度達到32.00元,收盤30.48元,總市值達123億元。然而,2020年8月,蒙娜麗莎發布公告稱,宣布與碧桂園的定增方案終止。那又是什么原因終止合作?可能是合作后條件沒有談妥……亦有業內人士詢問上述合作相關核心人士,據透露之所以合作終止,是因為鎖價定增的入股方式收到了證監會的嚴管。
03、歐神諾
小編自入行陶瓷行業就聽聞,歐神諾的工程業務非常優質。2014年4月掛牌新三板,之后順利進入創新層。2017年,帝王潔具購買陶瓷企業歐神諾98.39%股權事項獲得證監會無條件通過,作價19.68億元。歐神諾的股東也變相成為帝王潔具的股東。與東鵬,蒙娜麗莎不一樣的是,歐神諾是曲線上市。

據業內消息透露,9月25日,歐神諾下發了一份重要通知:經本公司控股股東帝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帝歐家居”)研究,并經本公司股東會、董事會決議,即日起,公司人事調整如下:鮑杰軍不再擔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陳家旺不再擔任公司董事、總經理(總裁)職務;吳志雄擔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丁同文擔任公司董事、總經理(總裁)職務;龐少機擔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副總裁)職務;其余董事、高管任職不變。
據了解,歐神諾新任職的董事長吳志雄是帝歐家居總經理、非獨立董事,同時吳志雄與帝歐家居董事長劉進持有帝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最多,此外據悉帝歐家居新股東鮑軍杰、陳細、龐少機、吳桂周是并購中歐神諾創始人轉化而來的股權,享受的權益實際較小。
有業內專業人士分析,完成歐神諾并購后,歐神諾陶瓷業務板塊越做越強,相反潔具板塊卻步步萎縮。業內人士也紛紛談論,終究“職業化敗給了資本化”。這是否可以塵埃落定為,2017年因高污染,高耗能的陶瓷企業被監管層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因此歐神諾只有兼并重組,這結果是合作雙贏或“蛇吞象”,似乎有答案了……但無論怎樣,一切只是猜測。對于這一則事件,側面折射警惕資本市場有時候是現實的也是足夠無情的,只要在正確的游戲規則范圍內,怎樣做是對的。
陶瓷企業的坎坷上市路,受國家政策、環保壓力、產能過剩種種因素影響,建陶行業發展自2018年起持續走低。2018年中國陶瓷磚產量跌破100億平方米之后,2019年陶瓷磚產量繼續在下行通道持續走低,達到82.2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73%, 下降幅度較2018年減少2.47個百分點。不過,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東鵬控股成功上市則給陶瓷行業以及未來考慮到上市的陶企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