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佛山經歷了全面解除限購、放松入戶條件、降低首套首付比例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后,住宅市場整體回暖,交易量價齊升,去庫存的緊迫性發生了扭轉。從大力推進樓市去庫存轉變為思考佛山是否需要進行房價調控。
權威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佛山商品房庫存量比2015年底減少了334.36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庫存量減少了316.93萬平方米,超額完成省政府部署的去庫存任務。伴隨著廣佛同城融合度提升,城際軌道交通的便捷度提高,未來將會有更多廣州等外地溢出需求進入佛山,樓市熱度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筆者留意到,佛山整體樓市雖然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樓市熱度主要集中在廣佛交界地塊與及廣佛地鐵沿線地區,在佛山中西部區域樓市改觀實際并不大,庫存量依然驚人。如高明區、三水區去化周期位列各區前茅,南海西南部、順德西部等片區表現相對一般,這就給樓市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個難題,一邊是樓市熱度不減,土地出讓價格屢破紀錄;另一邊卻是門庭冷落,樓市去化速度偏慢。
有人認為,隨著廣佛交界地區與廣州城區的價差進一步縮小,未來這些熱度或會向邊遠地區延伸,去庫存難題自然迎刃而解,目前三水、高明兩地出現廣州客的身影成為這個觀點主要支持理由。但筆者認為,佛山邊遠地區去庫存全部依賴廣州客并不實際。首先是廣州客并不是“冤大頭”,在選擇進入佛山之前必然經過全盤考慮,無論自住還是投資,教育醫療配套、交通通達性、宜居宜業程度都是需要衡量的共同因素,以目前的基礎設施而言,邊遠地區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其次是佛山中心城區價格總體還處于理想范圍,數千元的差價遠不能令人輕易放棄中心城區的配套資源。
那么如何才能保證佛山樓市健康穩定發展?尤其是如何解決那些遠離廣州、交通不夠便利的地區去庫存難題?由于在整體上佛山樓市還處于健康區間,在樓價增幅上遠不及長三角、甚至珠三角其他城市,這樣意味著佛山目前尚未達到需要動用行政手段去調節樓市的階段。近日住建部再次發文指出,堅持因城施策去庫存,這也給予佛山一個思路,在樓市存在結構性問題的基礎上,筆者認為要保持樓市平穩健康發展也需要“因區域施策”。
實際上,在以市場為主要導向的背景下,去庫存可用的手段似乎不多,政府可以用行政命令禁止部分人購買房子,而無法要求哪些人必須購買哪里的房子。但是政府依然可以通過一些政策指引、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手段等措施來引導購買行為,甚至引導購買行為的發生地。對此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提出下述3個建議:
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設施對地區土地升值的意義不言而喻,廣州佛山兩個主城區因廣佛地鐵的相連,心理距離出現從來沒有過的親近,大批廣州客正是沿著軌道交通進軍佛山市場。以順德北部片區為例,廣州地鐵7號線決定西延至順德以來,該片區樓市就如坐上了直升機,從年初均價萬元左右扶搖直上15000元/平方米。沒有完善的交通怎么可能吸引到外部需求?廣佛輕軌、廣明高速的完工通車或會為三水、高明兩地樓市帶來新的機會。
二是營造良好生活居住環境,邊遠地區與中心區域的配套資源、生活便利度方面存在先天性差距,要追平或超過城中心的配套資源并非易事,但是邊遠地區有著極為珍貴的自然資源,這些賣點將成為該片區去庫存的關鍵因素。比如陽江海陵島上的項目,因為擁有無可比擬的海景資源以及總價較低的產品,吸引不少以旅游為目的的購房者;高明的美的麓湖項目也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吸引了大批的廣州、禪桂購房者,成為高明樓市執牛耳者。
三是大事件營銷,回溯國內各城市的發展路徑不難發現,當城中心土地資源緊缺的時候,城市往往傾向于用各種概念去擴張城市規模,成效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城區成為城市發展成客廳、產業發展新支點,有的卻入住率不高,成為網上所傳的“空城”,這種現象在佛山也不罕見。對于這些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片區發展前景可期的地方,筆者認為要快速去庫存應從城市的角度著重于提升營銷水平。如大事件營銷,辦一次盛大運動會、一定級別的政經研討會、貿易展會、大項目落地等等。通過大事件的影響迅速提高片區知名度、區位價值,從而影響到購買者的價值判斷。當然,這些新片區需保持規劃定力,反復搖擺的定位反而會給片區升值帶來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隨著樓市“金九銀十”的到來,佛山整體庫存有望進一步降低。我們可以乘機解決一些平時難以推動的問題,如入戶政策、公寓用水用電的價格問題、商業綜合體過剩問題等等。這有案例可鑒,在去年股市上升期的時候,證監會做了一些重大改革,如一人多戶、調整印花稅、出臺注冊制等等,這些對于股市的長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對于樓市長期健康發展也一樣,需要在市場環境良好的背景下未雨綢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