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2016年1-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479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2%。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1-5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則顯示,至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已高達7.2億平方米。因此有聲音認為,從數據分析,庫存雖得到緩解,但壓力依然很大。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基調仍是去庫存,下半年,針對市場分化的情況,應更加注重分類施策、因城施策,促進市場平穩發展。
庫存壓力倒逼各地繼續出臺“減壓”新政。7月初,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浙江省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方案》,對于在售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超過20個月的,或者在售、在建待售及已出讓待建商品住宅消化周期超過30個月的市、縣(市、區),暫停商品住宅用地供應。此外,方案明確,浙江將全面取消縣(市)購房落戶條件限制,放寬除杭州外的設區市市區購房落戶關于建筑面積、資金額度的要求。
出臺新政的還有廣西壯族自治區,根據該區國土資源廳日前出臺規定:庫存壓力過大的城鎮將減少或停止商住供地,供應明顯偏多或在建項目用地規模過大的市、縣,通過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引導未開發商住房地產用地轉型利用,用于國家支持的新興產業、養老產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等項目開發建設。而在年初,廣西就已出臺去庫存政策明確支持農民工等新市民購買首套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每套享有1萬元補助。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各地樓市新政頻出,除了浙江,還有包括海南,山西,寧夏,青海,甘肅以及陜西等省市相繼出臺了新一輪的去庫存新政,浙江等省份新政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新一輪樓市去庫存新政的開始,預計接下來各地還會有其他針對房地產行業去庫存的政策陸續出臺。
“對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來說,需要關注庫存下降情況,防止房價持續過快上漲,加大住房供應的同時,合理引導住房消費。”宋清輝表示,在他看來,此輪去庫存的重點是廣大三、四線城市以及部分冷清的二線城市,各省面臨的問題較為多樣,因此各省的政策特點必然不同。
不過他也指出,未來的樓市去庫存不宜用過多的刺激手段和“促銷”方式,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管理部門和房地產企業都應該且行且謹慎,以免形成惡性循環。
“猛藥常有副作用。”專家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他認為,調控政策已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在一些城市鼓勵的同時,一些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則出臺了制約性的政策措施,未來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會升級到“一城一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