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是2015年的經濟熱詞,“去產能”也被政府列為2016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之首。在衛浴行業,產能過剩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縱觀近兩年衛浴企業的發展之路,不難發現,衛浴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仍在走擴張之路,行業醞釀已久的大洗牌時代即將到來。

產能已經過剩 衛浴企業仍在擴張
產能已經過剩,衛企為什么還在瘋狂擴張、盲目跟隨?
首先,這是因為中國衛浴產業的發展并不成熟。改革開放后二十余年的野蠻成長,在造就衛浴行業無數財富神話的同時,也使行業缺少了應有的積淀與沉穩,這也是行業抄襲盛行、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根本原因。
其次,就目前來看,新建的產能屬于結構性調整,目的是逐步取代落后產能,這也是產能急速擴張的主要原因。由于國家環保紅線收緊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轉變,衛浴行業亟需綠色環保衛浴、高性能衛浴、高附加值衛浴等新型衛浴產品產能補充,這從新增產能的產品類型就可以看出來。
再次,企業本身的產能不足,需要追求規模、以量取勝。很多企業經過數年的市場培育,原有產能已不足以支撐企業的銷售需求,所以不得不擴充產能。
最后,衛浴行業在3—5年內必將經歷一場大范圍的洗牌,屆時將出現數個巨型衛浴企業領跑行業的格局。因此,此時增加產能,也是出于增加體量的考慮,以便為將來爭奪市場霸主地位做準備。
物競天擇 大洗牌時代即將開啟
所謂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隨著衛浴行業增速放緩、準入門檻提高、行業洗牌加速,市場即將進入品牌格局持續動蕩與重塑的新時期。而隨著市場壓力增大,大中型衛浴企業進軍三四級市場或者鄉鎮市場的速度會加快,這給中小品牌留下的生存空間和利潤空間將越來越小,品牌淘汰現象將會加速出現。
衛浴行業大洗牌的時刻已經到來,對于每一個衛浴企業來說,是否做好了迎接未來發展的準備很重要。其實中國衛浴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總量的過剩,是低端產品的嚴重過剩,優質產品過剩情況并不突出,甚至部分品類還存在產能缺口。外資衛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以質量取勝,而國內衛浴企業往往以量取勝,以價取勝,這導致本土品牌在低端產品領域競爭非常激烈,所以衛浴企業在去存過程中,一定要加大高技術含量產品的研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擺脫產能過剩帶來的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