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一篇《每日經濟新聞》近5000字的深度報道,頓時傳遍了整個家具行業,那么當下中國家具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很多人看到的新聞都在說小企業大量倒閉、形成倒閉潮之類的,家具賣場生計艱難,唯有大企業在大發展。但事實上,中國家具業的真相是:家具業總體形勢是健康的,中小企業的生命力很強,雖然倒閉企業不少,但新創建的企業也不少。
家具企業優勝劣汰
很多企業倒閉時,與此同時,新成立的企業也數不勝數。不少出口企業投入巨資開拓內銷市場;有做工程定制的正躍躍欲試地要進入成品家具市場;有做電子商務賺了錢的要進入線下市場、實體市場。而被廣泛傳播的某家“航母型”企業的消沉,幾乎都沒有被業界關注到。如果不是一條微信炒作出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新聞,人們甚至不知道它已落入窘境。
中國家具業少有巨頭,家具生產企業的新建與倒閉,都不必當成驚天動地的大事。它們根本不能算具有行業指標意義。僅就家具制造業而言,總體上還算是正常、有序的,競爭的殘酷程度也遠不及家電、手機等高度工業化的行業。
經銷商經營難度減小
最近關于經銷商罷市、跟業主理論要求降租甚至斗毆的新聞,公眾沒少看見。但是新賣場不景氣,與經銷商發生激烈沖突的事,可以說是陳年故事了。現實版的故事新編,當成熱鬧看看也就算了,如果當成家具零售業整體衰落的證據,可能就有點霧里看花了。
銷售商的利潤確實有所下降,但是并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好的賣場仍然在為銷售商創造著利潤,新的賣場如果各方面條件不錯,還是會有經銷商入駐。
那些經驗不足、想以小投資搏大收入的經銷商,被賣場“坑”住的事,不僅是現在會頻繁發生,今后也會頻繁發生。畢竟家具業的零售利潤,一直以來都被各路民間投資看中。今后這樣的投資失敗而引起的糾紛仍然會一再上演。事實上,隨著不少制造企業強化銷售管理,引入規范運營機制,不少經銷商的經營難度不但沒有加大,反而是減小了。這部分經銷商為數不多,但是代表了一個向上的趨勢。
家具賣場并未減少
賣場也在分化之中。國內連鎖賣場巨頭并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原有的賣場運營機制也在不斷生變。例如開更高端的賣場,例如鼓勵開大店、獨立店,例如賣場運用自身資源幫助落后經銷商增加銷量。
當然,整體轉型的賣場也不在少數。賣場的過剩是事實,從絕對數看,多數銷售商經營艱難也是事實,然而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哪一行又好過家具業呢?就在中資賣場里的經銷商似乎集體抱怨經營壓力巨大的同時,外資的宜家家具不斷地在中國攻城掠地,不斷開賣場,擠占著原本屬于零售商的市場份額。
宜家所到之處,體量龐大,顧客如云,利潤可觀,似乎戰無不勝。這樣的事實,你倒是說:中國的家具賣場真的多了,還是少了?
總之,中國家具業的從業人士完全不必氣餒,不必被一輪又一輪、似乎沒有止境的“倒閉潮”嚇倒,如果以此作為自己不必進取、隨波逐流的借口,那就更是大錯特錯、誤入歧途了。新聞業的特點決定了媒體永遠需要吸引眼球的文字,而資深的行業人士永遠有著自己的主見與堅持。
家具行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真相就是一切都很正常,中國家具業正健康發展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