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漲 已經成行業潛規則
“不要再提去年的價格了,去年的價格今年不可能再有,家具都是越等越貴,越早買越便宜!”一家具店的銷售人員說。
去年五月,記者在走訪某家居賣場時看到一款實木雙人床,當時的活動特價為6500元左右。然而,當記者本月再次走進該品牌店內時,已經找不到那款床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款特價為8000多元的實木雙人床。盡管款式略有不同,但是同等尺寸、同樣材質的雙人床,價格卻上漲了23%。
觀察后記者發現,相比去年,不止是雙人床貴了,該品牌店內的其它產品價格也普遍上漲,上漲幅度約為15%至20%。
除該品牌外,其它實木家具品牌的產品價格也有所上調,只是調價幅度不同。
北歐藝家一款1.8m×2m的胡桃木雙人床成交價為26790元,而去年該款床的成交價大約在23000元,價格上漲16%。據該品牌銷售人員稱,每年3月和九9月,企業會對產品進行兩次價格上調。
百強家具一款不帶箱體實木雙人床,現在折后價為15908元,而去年這款床的成交價約為15300元,價格上漲4%。榮麟京瓷系列中一款不帶箱體的實木雙人床,打完8.5折后成交價為23460元,銷售人員表示近期該款床的價格會有所調整,具體的漲價比例她還不清楚。
“我在這兒干了5年多,沒聽說誰家家具不漲價的,一年漲一次算少的,有些品牌一年連漲三次價!”一位不愿具名的賣場銷售人員對記者說道。
定價無標準 企業跟著感覺走
“目前我們全場家具產品參加7.5折優惠活動,這款黃金胡桃木雙人床折后價為8100元,這款沙比利木雙人床折后價為22950元,兩款床的價格主要差在材質上,如果看中可得抓緊買,馬上我們就不做黃金胡桃木家具了,賣完這些庫存我們將全面更換成沙比利木家具。”在某品牌銷售人員的介紹下記者了解到,如果該品牌產品全面更換木材,那么產品價格將比之前整體上調280%。
據了解,目前對于家具產品的定價問題,國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價標準。同時,也沒有相關單位對家具產品定價進行監督、檢查。對此,聯邦家具北京區銷售經理李龍稱,實木家具產品具有一定特殊性,由于每種木材的價格成本都不相同,這也讓實木家具產品的定價變得困難。不同的木材是什么樣的價格成本,消費者對此并不清楚,所以當品牌借著更換材質之機漲價時,消費者只能有苦難言。
“一般企業給產品定價,首先要對產品成本進行核算,然后考慮品牌在市場上的定位和消費者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如果從成本角度核算,家具產品三年漲一次價應該算相對合理,但是年年漲價、甚至一年多次漲價,確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位不愿具名的家具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年都有品牌帶頭漲價,他們只能跟著漲。
企業喊冤:“我們純屬被動漲價”
“現在家具行業是這樣,沒有活動等死,做了活動找死。”北京百強新家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弘毅感慨道,目前幾乎每個企業都在面臨產品利潤縮水的現狀。
華日家具居然之家金源店店長廖燕說:“價格是漲了,但利潤其實沒怎么漲,家具原材料、五金配件、人工成本、產品設備的更新換代等因素都是導致家具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其中木材價格上漲對實木家具產品的最后定價影響最大。”
據了解,實木家具企業對木材的需求量非常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木材產量為8146萬立方米,2012年為8175萬立方米,僅上漲0.35%。而2011年全國木材市場成交額為594.24億元,2012年該數據已達692.89億元,同比上漲達16.6%。在全國木材產量幾乎不變的情況下,總價格同比上漲15%以上。由此可見,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是家具產品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
華豐家具北京區總經理孟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們企業近三年來的家具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每次上漲幅度維持在10%,最低時也在7%左右。但是如果從盈利角度講,平均每件產品的單件利潤還沒有三年前高。
以一件單價10000元的實木雙人床為例,十年前企業能從這張床上獲得30%的毛利,但現在這張床的毛利僅為15%,其中85%是產品的成本費用,共包含原料成本、經營成本(各種稅費、員工工資、借貸還款利息等)、銷售成本(各種場地租金、租賃費用、各地區用于促銷的促銷費用等)和售后服務成本。
市場有需求企業才敢漲價
據某業內資深人士稱,受上游房地產市場影響,家具市場略有收緊,大部分家具企業負責人都叫苦不迭,但總體來講大品牌企業的產品價格仍保持上升態勢。
中國家具協會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至3月,家具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96.04億元,累計同比增長10.57%。在平均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家具產品總銷售額的漲幅并不是特別大。
與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不同,中國人對家有著特殊的情結,在房價持續高漲的情況下,人們也不會停止購買住房。而消費者只要買房、換房,就一定要購買家具。在一些發達國家,二手家具是消費者的主要選擇之一,但是中國的二手家具市場一直處于較為落后的階段,中國消費者在購買家具產品時,至少95%以上的人們會選擇購買全新的家具。該業內資深人士稱,正是這種持續的、穩定的市場需求,讓家具企業敢于漲價,不懼怕有價無市。
經濟形勢對價格有所波及
原材料、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家具產品價格上漲的背后,確實存在一定的被動性。
放眼其它行業,又有誰跳出了漲價的浪潮?2012年,通州九棵樹地區的平均房價為13000元/平方米,2014年,該地區平均房價已飆升至26000元/平方米,兩年時間房價整整翻了一番。除了近年來漲價最兇的房市外,蔬菜水果、服裝、藥品等不同類別的產品,也都難逃漲價的命運。
而且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家具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國產家具的價格也紛紛向國際價格看齊。相比于歐美家具市場的產品價格,中國家具市場的產品價格起點低可能也是其高頻率漲價的原因之一。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曾在某媒體采訪時提到,近幾年我國房價過快上漲、就業問題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都與金融危機時推出的四萬億刺激計劃有一定的關系。而在我國目前這種大的經濟背景下,家具產品價格上漲多少受其影響。
家具產品價格頻漲為什么沒人管?
因為家具屬于充分市場化的行業。價格調節完全依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當然,家具產品價格上漲的背后,不排除存在一部分企業串通起來操縱市場,面對這種情況,政府有關部門自會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懲處這些合謀者。
在競爭的過程中,市場會將一些并不具備漲價資格的企業淘汰出局。其實漲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理由的亂漲價。在“洗牌”的過程中,企業應更多地將眼光放長遠,盈利不能單靠提高價格這“一招鮮”。此時此刻,企業應當更多地思考怎樣練好內功,因為家居市場的未來將是高附加值品牌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