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麗是第一次出來打工,她用幾塊舊花布把床的四周遮了起來,“拉上一道簾子就是一個家”,其他5張床也都如此。
一間20余平方米的房間里,6張高低床,6對夫妻在此居住。
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qū)堿溝西路一處在建工地,這樣的房間并不少見,37歲的農(nóng)民工孫曉麗就住在其中一間。
孫曉麗是第一次出來打工,她用幾塊舊花布把床的四周遮了起來,“拉上一道簾子就是一個家”,其他5張床也都如此。
一起生活不覺得尷尬
7月18日18時許,記者來到這片工地,穿過一棟棟在建高層,看到了一排排彩鋼板搭建的宿舍。當(dāng)日正逢工人休息,男人圍坐在商店門口的電視前邊看新聞邊討論著,女人在繡十字繡、晾曬豇豆或洗衣服,還有兩個小孩正追著玩,一條流浪狗溫順地趴在地上。與工人們整日勞作的鋼筋水泥世界相比,嘈雜聲讓這里充滿生活氣息。
記者來到孫曉麗的宿舍,4個光膀子的男人正在打麻將。孫曉麗掀起一張高低床圍著的舊花布,笑著說:“這就是我的夫妻房。”
孫曉麗和丈夫住下鋪,上鋪放行李、臉盆等物件,因?yàn)榇蔡瑢O曉麗用床板把單人床擴(kuò)成了雙人床,兩人睡著不算擠。
在上鋪的床板下,掛著一個吊扇,“房里太悶熱,必須成夜開著。”孫曉麗說。
孫曉麗夫婦和其他5對夫妻都來自四川廣元蒼溪縣,老夫老妻,12個人全是木工。孫曉麗在老家照顧孩子上學(xué)到能夠自立,才和丈夫出來打工,第一次住這樣的房子。
“都是同鄉(xiāng)人,說白了,其實(shí)這也沒什么。”在孫曉麗看來,兩個人一起出來,就是為了有個依靠,對住宿不滿的情緒,只能自己一點(diǎn)點(diǎn)在心里消化掉。
和孫曉麗一間宿舍的農(nóng)民工劉斌原本在床上翻手機(jī),聽到記者的提問,他拉開簾子感興趣地說起來:“這個工地上,只要床上拉簾子的都是夫妻或單身女性,外人可能無法想象,事實(shí)上沒什么,工地就是這樣一個環(huán)境,掙錢為主,都習(xí)慣了。”
30歲的劉斌結(jié)婚8年,和妻子一直在外打工,沒有孩子,之所以來新疆,是因?yàn)樾陆墓さ?1月停工,來年3月底才開工,有大段時間可以回鄉(xiāng)過年陪家人。
劉斌有部智能手機(jī),妻子愛看電視劇,他抽空去網(wǎng)吧下載了一部不到30集的電視劇,因?yàn)樾菹⑷仗伲麄z用兩個月才看完,“平時早上7點(diǎn)干活,晚上10點(diǎn)多才下班,根本沒時間看”。
即便如此,大家還是想著法子讓生活更豐富一些,不用在難得的休息日里沉沉地睡過去。他們準(zhǔn)備了可以看盜版DVD的面包機(jī)(播放器)、智能手機(jī)、14吋小彩電等電器,每個床頭都有一個碩大的插線板,劉斌等人還用廢木材打出方桌、小板凳,用來打麻將。
在記者采訪時,與孫曉麗同屋的李萍用自己曬的豇豆干炒了一只雞,她在一堆人中間,好不容易找到落腳的地方,把雞肉放到自己床的上鋪,嘗了一塊,又用蓋子蓋住。“等他們打完麻將,一起吃。”李萍說,平時大家吃的都是工地伙食,難得休息改善改善。
他們盼工地有夫妻房
45歲的何進(jìn)是這些農(nóng)民工的領(lǐng)隊(duì),從1995年起他就到烏魯木齊打工,新中劇院、兒童醫(yī)院等很多地方都曾參與建設(shè),自稱半個新疆人。
何進(jìn)說,以前的工棚都是用鋼管搭起來的架子,上面撐著木板,有3層,每一層都是大通鋪,可以住30多個人。“像我們這樣已經(jīng)不錯了,每排宿舍有個沖涼房和商店,床位是免費(fèi)的,吃飯每頓6元錢”。
43歲的王嵩說,每年停工回去的4個月能夠享受一下幸福就行了,在這里還是要努力賺錢,干活的時候誰還在乎這些啊,每個人弄得臟兮兮的,有的人褲子會被鋼筋劃開一條大口子,跟開襠褲一樣也不在乎,和大家一樣排隊(duì)吃飯,第二天照舊穿著干活。
這些話讓所有人都笑了,劉斌說,在廣州的時候,他和妻子住過工地提供的免費(fèi)夫妻房,房子不大,每天再勞累,也有屬于他們兩人的世界。
何進(jìn)說,其實(shí)彩鋼板房搭建成本不高,如果多蓋幾排,給夫妻們提供更好的隱私環(huán)境,那他們每天干活都會懷有感激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