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26.6%的反傾銷稅后,一些歐盟陶瓷經銷商反映,在當地批發陶瓷的價格,比從我們這里進口還便宜。”昨日,湖南港鵬實業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向記者談論歐盟征收反傾銷稅時,一臉無奈。
今年2月16日,歐盟對包括醴陵59家陶瓷企業在內的國內2000多家企業,開展日用陶瓷反傾銷調查。歐盟近日做出反傾銷初步裁決。
根據初裁,對原產于中國的日用陶瓷餐具征收臨時反傾銷稅(除正常關稅外加征),實施期限為6個月。
為此,醴陵59家陶瓷出口企業將被加征26.6%至58.8%的反傾銷稅。“這對我們陶瓷出口歐盟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不過,這也迫使醴陵陶瓷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醴陵市商務局副局長婁霞表示。
歐盟加征反傾銷稅
湖南港鵬實業有限公司是醴陵一家頗具實力的陶瓷出口企業,每年出口歐盟的陶瓷金額在500萬美元左右。
根據反傾銷裁定,該公司與醴陵其他39家陶瓷企業被劃定為“提交合格調查問卷的”企業,加征加權平均稅率26.6%。
除此之外,涉案金額最大的湖南華聯瓷業有限公司(包括湖南華聯溢百利瓷業有限公司和醴陵紅官窯瓷業有限公司)被加征單獨稅率26.8%,而其他沒有參與配合調查或提交調查問卷不合格的12家企業,加征稅率達58.8%。
“對我們的影響10月份就顯現出來了,當月我們的訂單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40%。”湖南港鵬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對此,婁霞表示,征收反傾銷稅直接影響采購商的下單量。比如,對于成功應訴企業,如果繼續出口日用陶瓷至歐盟市場,將臨時新征稅26.6%。也就是說,歐盟采購商的進口額每增加100美元,進口商在原來正常交稅的基礎上,就要向當地多交26.6美元的關稅。
“歐盟采購商從醴陵進口日用陶瓷的采購成本大幅升高,會考慮從其他新興市場下單。”她說。
迫使醴陵陶瓷加快轉型升級
據悉,對中國日用陶瓷進口關稅的表決投票,將在明年5月15日進行,最終結果的有效期長達5年。
“我們將積極與行業協會合作,爭取在明年改變歐盟這一裁定。”湖南港鵬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而婁霞認為,醴陵未成功應訴的陶瓷企業,可以通過企業單個發郵件或以抱團形式,向歐盟提起申訴,盡最大努力爭取歐盟重新認定應訴企業名單,減少加征反傾銷稅。
不過長期來看,產業轉型升級依然是醴陵陶瓷應對反傾銷調查的不二戰略。
株洲海關醴陵辦事處主任謝湘偉認為,醴陵陶瓷要盡快轉型做產業“微笑曲線”的兩端,即做研發設計與市場營銷,擴大利潤空間,并采取拓展內銷和新興市場的方式,來應對類似反傾銷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