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補貼對于改變市場現狀本身沒有根本性作用,只能是撓癢癢。”近日在“2012中國LED制造技術論壇”上,SEMI中國資深分析師兼LED項目經理戚發鑫對記者說。
面對LED行業的整體低迷,國家即將開始新一輪的補貼。目前,2012及2013財政補貼年度LED照明最新名單出爐,共計39家得標,且幾乎是大陸廠商得標。
雖然具體補貼辦法還未正式出臺,但看上去又預示著新一輪的市場爆發即將到來?
多家企業都對記者表示,并沒有那么樂觀。
補貼針對終端
7月18日,招標代理機構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發表聲明表示,由財政部、發改委、科技部組織的“2012年半導體照明產品財政補貼推廣項目”,因國家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等原因,原招標文件設定的采購目標已不能滿足新的需求,近期另行組織招標。
在新的招標公告中,明確指出,此次招標“為落實國務院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政策”。有業內人士稱,此輪招標補貼總金額有望達到10億元。
本次招標選擇一批半導體照明(LED)產品生產企業、產品,并確定供貨價格。補貼資金采取間接補貼方式,由財政補貼給中標企業,再由中標企業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減去財政補貼資金后的價格銷售給終端用戶,最終受益人是終端用戶。
共有110家企業參與投標,但現場的部分報價卻令人嘩然。同款報價相差懸殊,兩個種類的LED路燈各自最高報價與最低報價差10倍。綜合來看,10個種類產品的價格平均值為10~20元/瓦,低于市場主流價。
招標的本意是希望通過補貼打開部分終端市場,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此低價或許會對市場產生不好的示范作用。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咨詢部部長吳鳴鳴認為,在市場啟動的初期,政府的補貼對于擴大市場肯定有幫助,并且對于全產業鏈都會有一定的拉動效應。但是,無論是企業還是地方政府,都不能把補貼作為唯一的手段,因為能夠獲得補貼的企業、產品類型都只占少部分,要想占領市場還得靠技術創新、品牌和渠道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