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稱:現在還有八種人不幸福。
該報3月15日發表了梁衡的文章:《靜觀幸福熱》。他說,最近關于什么是幸福的話題突然熱了起來,特別是正當兩會之際,名人薈萃,不少代表、委員紛紛在鏡頭前表達自己的幸福公式。但是那些還不夠幸福的人卻不見有什么公式。我靜聽靜看了幾天,雖沒有公式,卻有一點想法。
他說,幸福的主體是公民個人,要靠自己感受。當我們大談幸福時要看一看還有哪些人不幸福。大致來說,有幾種情形。
1.全國還有貧困人口1.5億,工薪族收入偏低,在物質上不幸福;
2.社會就業難,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無固定職業的不幸福;
3.部分人雖已脫貧,但仍感種種之不公,情感上不幸福;
4.學生負擔過重,兩億中小學生一想起考試就不幸福;
5.已進入老齡社會,空巢老人門倚黃昏,精神上不幸福;
6.腐敗嚴重,國財私用,納稅人心中有氣,不幸福;
7.改革尚有許多未竟課程,憂國之士,心急情迫;
8.表達不暢,少數多年上訪者,心中有冤、有怨,不幸福。
讀完這些讓國人不幸福的感受,回頭來看陶瓷行業中人,大家感覺幸福嗎?我的看法是,對比梁衡提出的“八條”,除了第4(學生負擔過重)、第5(空巢老人)、第7(憂國之士)、第8(多年上訪)四條以外,不幸福感受比大多數人少了一半。說明在陶瓷行業中,企業已開始重視員工的幸福。如廣東金意陶提出的“共創共享”;佛山中窯為員工宿舍裝空調、裝電熱水器;雅士高夫提出“一家人,一條心”;年后各家企業普遍加薪,等等。
有的企業整天喊“招工難”。其實,難與不難是相對而言的。現在信息這么發達,哪家企業善待員工,哪家企業忽悠員工、開“空頭支票”?一條短信就傳遍打工群了。
善待員工,讓員工感動,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之道。十分淺白。問題是是否真的這么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