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吉盛偉邦琶洲家具館開業,7月16日上午,吉盛偉邦琶洲建材館開業,吉盛偉邦完成了在琶洲會展核心區對家具、建材的整合布局,其琶洲店成為眾多國際家具、建材品牌齊聚的一站式高端家居消費體驗中心。2009年1月15日,紅星在昆明以5.3億元競得總面積89.75畝的兩塊土地,并在隨后繼續加大拿地自建的步伐。截至目前,紅星分別在長春、沈陽、鄭州、無錫、成都等城市同時動工開發的建筑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以上。紅星美凱龍的這一舉動,再結合其在官網上的自述"不到10年,紅星美凱龍實現了55倍的增長"。
以上數據,無一不顯示著近年來賣場擴張的加速行動愈演愈烈,這些動作的背后誘因是什么呢?是順應市場的需求還是賣場“圈地”自稱為王的跡象?這些擴張的過程當中又給家居行業帶來了怎么樣的傷害?
消費需求明顯市場推動擴張加速
三雄·極光照明產品經理郭鈞先生認為近幾年賣場擴張的速度確實很快,原因在于第一:家居建材的消費需求趨勢是在速度的增長,賣場擴張有這樣的容量在里面。第二:跟消費的模式有關系。現在的人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傳統的批發市場買,就喜歡到大型的、一站式的、服務比較好的地方去購買產品。
隨著時代的進步,消費者的需求是越來越多樣,第一是需求的增加,傳統的家居行業可能對購買家居產品的需求都比較簡單,沒有很多的花式選擇要求。其次是購買方式的轉變,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趨向于一站式體驗購物,家居賣場的誕生正式符合這種人性化的理念,而且提供了更好的售后條件。結合這兩點,現在的消費者更愿意到綜合性的大賣場里去挑選各式的符合家居風格的產品,這樣就給家居市場帶來了無限的商機,當這種趨向成為大勢的時候,就會需要有更多的賣場存在來緩解這種需求,所以說賣場的擴張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市場的影響。
“先入為主”占地保市場
L&D陶瓷副總經理許小勇先生認為中國這么大的市場肯定是存在一些可能為了短期的占據局部市場,比如有些實力不夠的,但是為了要保住這個市場,也要拼命的擴張,這個也是存在。
09年鬧的沸沸揚揚的紅星與居然之家的戰爭,從側面也反映出了家居賣場的一個現狀。不停的搶占地盤,這個賣場進駐了這片區域,那么我就要在這片區域隔壁也找塊地方設點,這叫爭奪市場份額,也是占地保市場的表現。因為他如果不在那個區域也設一個點的話就會失去那個市場,家居品牌在競爭,同樣家居賣場之間也在競爭。每個賣場都不希望競爭對手做得比自己多,占的區域比自己大,這樣明顯在聲勢上就弱別人一截,所以這也是純粹的是跟風擴張現象。
追求品牌聲勢中國式家居成長道路
很多賣場把擴張作為一種加強品牌推廣的一個工具,不斷地擴張店面,用店面數量來支撐這個品牌體系,使其看起來更穩固。確實連鎖經營的廣告效應比較高,在產品購買種類、價格、售后服務商都能得到消費者更加多的認可。但是其中卻存在諸多賣場盲目選址擴張,造成賣場內商戶抱怨連天或者賣場經營慘淡等等現象,反而損害了賣場品牌形象。
三雄·極光照明產品經理郭鈞先生認為當然中國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剛開始熱的時候都投入。我覺得要使整個行業有序穩步發展,協會、政府應該從宏觀上面控制一下,擴張是客觀存在的必要,但是任何東西都要有一個度,不能說盲目的進行。希望家居賣場品牌可以正視自己的發展腳步,有計劃的針對市場來進行個方位的調整,這才是對品牌強大最有利的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