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網】從人臉識別技術在智能安防下的一個具體應用場景開始:你在門口安裝了攝像頭,當有物體出現在攝像頭范圍內的時候,攝像頭自動拍攝下圖像,對圖像進行識別;識別后如果發現是個人,并且長時間在門外并沒有敲門進門等行為之后,就會及時報警給戶主;或者,在夜晚的時候發現有物體移動,對物體進行識別,如果是可疑的物體就主動報警。人臉識別技術在安防領域已經有了很大的應用,未來將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因此對安防企業來說,人臉識別技術的市場潛力無可估量。
市場前景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5%,到2021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到51億元左右。
報告分析認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對于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需求也將擴大。同時,伴隨著國內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項目的深入發展,城市監控高清化的進一步普及,將使得人臉識別在數據采集上的阻礙大幅度減小,有助于提升人臉識別的質量及擴大其應用領域。未來,我國人臉識別市場將迎來爆發。
擁有巨大前景的人臉識別市場,自然會吸引不少產業資本的垂青,除了百度、騰訊、阿里等多個巨頭布局人臉識別行業外,還有部分主打人臉識別的企業也都表現出了巨大潛力,如海康威視、科大訊飛、曠世科技等公司成為人臉識別以及人工智能的潛力股,未來他們都將扛起人臉識別行業的大旗。未來,人臉識別技術將會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應用,受人口基數、互聯網普及程度高、人臉識別技術優勢等因素影響,我國或將成為人臉識別領域的主戰場。
應用領域
在安防領域,人臉識別就表現出另外一種更高級別應用,即人物識別,從成千上萬的人臉中識別出犯罪嫌疑人即多對一或者多對多,并且人臉應用精準度更高,尤其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里這種應用更廣泛。
不可否認,智慧城市是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大舞臺。人臉識別作為一種重要的身份識別標識,在公安機關各警種業務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日常巡邏、戶籍調查、出入境管理和刑事案件偵查中,都會通過辨識人臉來核實相關人員的身份。同時,在刑事案件調查錄像時,由于大量的視頻錄像造成大量時間和警力的浪費。人臉識別系統的結構化云識別存儲管理可為這類實戰應用效率,結合其他的案件線索,提升公安的實戰能力。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注重對信息的結構化存儲、分析挖掘,人臉的結構化云識別儲存是構建整個智慧城市基礎數據之一,是智慧城市云儲存體系中的一份子。通過智慧城市的高速數據傳輸鏈及結構化的數據篩選,可將人臉大數據與智慧城市中其它的大數據之間碰撞出火花,更加凸顯出人臉識別“用”的價值。比如: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只需拍下疑犯面像,通過計算機網絡將面像特征數據傳送到計算機中心數據庫,系統即可自動與面像數據庫中的逃犯面像比較,迅速準確地作出身份判斷。
例如在城市中人臉識別主要集中在人員復雜場合的重點監控,海康威視相關技術人員表示,基于人臉識別等核心尖端技術,針對長途客運站、火車站、機場、港口、車站、娛樂場所、街道、重點社區等公共場所及重要出入口的安全管理,可以根據現場抓拍機抓拍的人臉照片進行黑白名單實時比對報警,也可以對抓拍照片進行儲存,并且為日后提供智能檢索。海康威視近期發布深眸人臉攝像機,內置深度學習算法,可以對人臉進行快速定位抓拍,有效解決漏抓誤報問題。即使周圍環境光線不佳,人員戴帽子或一定角度下低頭、側臉,仍然可以做到準確識別。其發布的臉譜采用高密度GPU架構,集成了基于深度學習的人臉智能算法,每秒可實現數百張人臉圖片的分析、建模,性能表現出色。此外,單機支持30萬人臉黑名單布控,人臉1V1比對、以臉搜臉等多項實用功能,可滿足各行業的人臉智能分析需求。
各大城市將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但軌道交通在飛速發展的同時,由于人流密集、人員復雜、空間相對封閉等因素,成為了盜竊、恐怖襲擊等違法犯罪行為的高發場所。而人臉識別技術采用人臉檢測算法、人臉跟蹤算法、人臉質量評分算法以及人臉識別算法。實現軌道交通電梯出入口或閘機進出口人員人臉的抓拍采集、建模存儲,實時黑名單比對報警和人臉后檢索等功能。
在前端攝像機采用國內領先人臉抓拍機方案,人臉抓拍機內嵌人臉抓拍功能,能對圖像中的人臉進行自動抓拍和上傳,減輕網絡帶寬和后端服務器運算能力的壓力,減少視頻編解碼過程對圖像質量的損失,提升人臉圖像質量。根據特定重點場所的位置的環境特性,人臉抓拍機內嵌了人臉區域自動曝光功能,能夠根據外部不同場景以及光照變化自動控制調節曝光參數,確保在逆光等情況下抓拍人臉仍較為清晰。
除了以上提出的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等應用領域,人臉識別技術還可以用在樓宇對講、考勤等多領域。凡事一些需要進行身份認證和識別的場所都可納入人臉識別技術的市場范圍。例如金融、醫療、教育、交通、社保等等等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例如在金融、商業應用場景下,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從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ATM機通過驗收,到互聯網企業螞蟻金服、京東、蘇寧等推出“刷臉支付”應用,再到傳統銀行如招商銀行試點人臉識別應用……支付、取款、貸款等金融領域的應用走到了其他領域應用的前面。
消費商業領域中,iPhoneX具備“刷臉”解鎖功能成為了關注焦點,蘋果稱這一功能可運用到ApplePay;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與肯德基共同對外宣布“刷臉支付”進入商用試點階段,這是刷臉支付從線上走到線下,首次真正落地到商業場景的消費中。
因此對安防企業來說,人臉識別技術的市場潛力無可估量。隨著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在未來幾年也將獲得長足的發展,帶來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