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行業生變,裝修市場會出現哪些特點?舊房裝修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近日筆者對此走訪了多家裝修公司。
舊房裝修受行業追捧
“在全國樓市調控呈高壓態勢的局面之下,今年以來,各地尤其是一線及熱點城市,新房交易量明顯下跌,由此造成新房裝修業務量隨之下降,裝修公司因此轉而追捧舊房裝修改造業務。”業內人士認為,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來看,在消費升級的時代,老式的裝修已經很難滿足品質生活需求,人們越來越看重房屋的結構布局和設計感,使得舊房改造和二手房、二次裝修剛性需求不斷擴大。
“2008年國家開始對房地產市場實行調控,房價出現較大幅度下跌,我們在北京市東四環買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當婚房。當時資金緊張,首付都是湊來的,所以收房后只做了簡單裝修。”北京一位正在與裝修公司溝通二次裝修的劉女士告訴筆者,現在再看原來的裝修過于簡潔,不上檔次也不太實用,所以劉女士愿意投入更多的費用把家裝得更舒適。
類似劉女士這種想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而老房改造、為孩子上學置換學區二手房所釋放出來的裝修需求更為明顯,讓舊房裝修市場日益擴大。
多家裝修公司相關人士告訴筆者,這部分業務已經超過新房裝修,預計未來兩年,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一些公司不僅開辟實體門店和網店,更是在大型小區駐點營銷,舊房裝修消費者也因此成為裝修公司的座上賓。
裝修公司出招直指消費痛點
行業生變。隨著老房改造和二手房裝修業務越來越受重視,為搶占市場份額,各大裝修公司紛紛出招,從行業痛點下功夫,主動擁抱舊房裝修市場。
筆者近日走訪多家裝修公司后了解到,和新房一樣,目前舊房裝修業務模式也是分為大包、半包和捆綁銷售三種。
業內人士認為:“半包模式將施工及種類繁雜、價值較低的輔料采購交給裝修公司,消費者自行采購主料,因此可以控制裝修的大部分費用,非常受普通消費者的青睞。但正是因為主、輔材的采購權分開,一旦出現環保等問題,責任不易界定。”
那么,如何消除消費者的這一顧慮?一些裝飾公司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業務調整。龍發公司人士告訴筆者:“近期我們從材料選用上進行了提升,如免費升級水管、水泥砂漿、防水涂料、墻面膩子、電路線管、石膏板等,升級后的材料均為進口材料和龍發專用產品,同時將工程質量延保一年。”
同樣推行半包服務的還有洲際裝飾公司,但其賣點更側重提高性價比——除基礎工程費打9折外,墻頂面刷漆按照實際涂刷面積計算(不包門窗套)、舊家具翻新只收取成本費;另外還有一些免費項目,包括成品保護費、過門石和裝飾畫安裝、刷墻面陰陽角找直、電梯房主材入戶搬運等。
與龍發和洲際不同,輕舟裝飾主推全包模式,也就是裝修公司包工包料。這種模式下消費者雖然省時省心,卻常常容易遇到裝修公司虛報價格的問題。
為此,輕舟裝飾公司明碼標價,針對70平方米以上戶型推出了每平方米裝修費899元活動(不含水電改造費用)。由于一線城市城區的超小戶型舊房裝修需求日趨增多,該公司計劃近期推出50-60平方米的房屋一口價活動,留住超小戶型消費者。
“50平方米以下戶型可享受全屋定制超低價。”實創公司一位銷售人員告訴筆者,他們不僅涉足超小戶型裝修,更有三處較為大型的材料館提供給消費者,無論品種、樣式還是檔次,可選余地都較大,其中包括瓷磚、潔具、地板、家具、櫥柜、窗簾、壁紙、燈具等主材。
在各大公司調整業務方向,以期搶占舊房裝修業務市場份額之時,裝修行業的高端品牌博洛尼也變得更加接地氣。近日,筆者以消費者身份,在其北京紅星美凱龍店咨詢舊房裝修問題。該店店長介紹,他們對于新房與舊房裝修業務“一視同仁”,整裝還送2000元代金券,用于抵扣施工款和主材款;同時對墻漆、防水、粘結劑進行品質升級,弱電材料由原來的國產材料升級為飛利浦品牌產品等。
舊房裝修工程復雜推高費用
舊房裝修需要分區結構更科學、活動空間更寬敞、廚衛使用更方便。它不僅要把新東西裝上去,更要把原有不合理的結構進行調整拆除,因此比同樣面積的毛坯新房裝修更復雜,需要注意的問題更多,用于基礎裝修的費用常常比同面積新房更貴。
龍發裝飾公司資深設計師羅祖深告訴筆者:“優化房屋結構或多或少要涉及拆舊建新工作,其中拆除工程涉及門窗、墻體和地面等。這項工作看似簡單,但費時費力,尤其涉及大量垃圾清理的問題,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另外,毛坯房的墻面相對結實、平整,隱性問題較少,處理工程較為簡單。相比之下,老舊房屋墻面質量差,裝修時若按新房標準簡單處理,則墻面容易開裂,因此大都需要鏟墻皮、刷墻固或網格布等。而如果墻面或頂部不平,則會造成家具或吊頂無法正常安裝等問題,需要先將墻面、頂面全部處理平整之后,才開展接下來的工作,費用和工期自然增加。
筆者了解到,電路和管道老化、排水布線不合理,以及漏水等等,都是舊房,尤其是年代久遠的房屋普遍面臨的問題。不少老舊房屋的電線只有1.5毫米,難以滿足現在大功率電器的使用需求,需要對線路進行擴容。如果原有線路布局不合理,還須重新布線。與新房相比,舊房在水電改造方面的支出增項較為明顯。
水電改造按實結算貓膩多
與新房相比,舊房裝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會更多,一些不良裝修公司經常會利用消費者是外行設計各種消費陷阱,其中水電改造按實結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按實結算,乍一聽合情合理,但不少消費者在工程結束后發現,這部分費用遠遠超出預算,才意識到被不良公司玩了貓膩。
業內人士披露,由于消費者對水電方面的需求不盡相同,而且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于是不良裝修公司就以相對較低的預收費用做誘餌,在施工過程中開始增項,使實際發生的費用嚴重超出,從中賺取利潤。
一位北京消費者介紹,他在給父親的老房子進行裝修時,與某裝飾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本以為很保險,但沒想到驗收時,水電改造費用清單竟然高達高兩萬多元。仔細檢查了水電走線發現,明明可以穿墻走直線,卻偏偏繞房一周;原本可以從各點位引線,卻非要從電箱一根一根地引。諸如此類的繞線問題比比皆是,這樣算下來當然是費用超標。
業內專家對此建議,消費者要想規避這類消費陷阱,首先要跟裝飾公司索要水電施工圖紙,查看圖紙上有沒有多余的水電點位后,再考慮走線是否合理,待一切確認無誤后,要求施工單位按圖施工。如果所選擇的裝修公司不具備提供施工圖紙的能力,消費者則務必在水電改造施工的過程中留守工地,一旦發現繞線情況便及時制止。
另外,一些不良裝修公司假冒名牌以次充好,通過增項虛報材料用量牟利的現象也較為普遍,尤其容易發生在舊房裝修中。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與裝修公司簽合同時一定要盡可能詳細,各種材料的品牌和具體型號都應該在合同中標明。開槽鋪管后封土前,雙方還可以就用材數量問題進行一次丈量核實,避免落入不良裝修公司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