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陶瓷設備出口市場的增長都比較平緩,國內市場之前處在長期高速發展的階段,國內陶瓷設備企業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國內,現在國內市場不理想,許多企業開始逐漸重視國外市場。
企業出口業績增長
據了解,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的總銷售額達到了1億美金,比2014年增長了約45%,其中機械設備出口銷售額的總體占比為30%,2016年的目標是把出口占比提高到40%。科達出口的主要機械設備是窯爐、拋光線、壓機和磨邊機等,出口到北美、印度、東南亞、中東、中非等4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印度被單獨設為一個銷區,因為印度有三百多家陶瓷廠,機械設備出口市場廣闊。
佛山市貝恩特先鋒陶瓷機械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施科表示,西蒂貝恩特集團佛山工廠2015年的機械設備銷售業績比2014年有所增長,出口的主要設備有窯爐、干燥窯、球磨機、攪拌機、噴霧塔等,其中窯爐銷量增長率接近30%,業務發展形勢比較好的是阿爾及利亞、俄羅斯、西班牙和印尼等國家?傮w來講,目前國外的設備市場比國內的市場要好,北美、北非、中東和東歐這幾個區域是主要市場。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陶瓷設備 主動出擊
除了陶瓷設備出口,部分企業還通過在國外建立瓷磚生產工廠的方式來開拓設備出口市場。2月25日,科達發布公告稱,廣州森大簽署了《關于合資在非洲興建建筑陶瓷生產企業的合作協議》。按照該協議,雙方共同出資在毛里求斯設立一家合資公司,并通過合資公司在肯尼亞、加納和坦桑尼亞分別興建一家建陶企業。建廠所需的生產設備將由科達總包負責,非洲公司生產所需耗材也由科達負責供應,力求以此提升海外市場對中國建筑陶瓷生產模式與整線裝備的接受程度,同時以此實現建陶設備在部分海外市場空白點的快速突破和標桿建設。
付青菊認為,目前國內機械設備企業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優勢是設備的性價比較高,但是在部分“高精尖”機械設備的銷售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壓力,意大利設備企業仍然占據較大優勢,短時間內難以超越其地位。
施科提到,對于國內的陶企或機械設備企業去國外投資建廠的情況,其實這些年一直在進行,近幾年企業動作變得頻繁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政策的改變。美國房地產回暖,對瓷磚的需求增大,整體的工業發展也在向制造業回歸,種種原因使得陶瓷廠家的數量逐步增加,機械設備市場自然也旺了起來。
機遇與挑戰
許多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企業加大國外市場的開發力度,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會加劇,首當其沖的就是越南、印度、印尼和泰國等周邊市場。對于出口市場,國內企業想要抓住機遇,需要取長補短、不斷創新,才能經受住眾多國際化設備企業的挑戰。
付青菊分析到,一方面,國內機械設備企業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優勢正在慢慢凸顯,中國制式逐漸被更多的國家所接受。在中東地區,成本低、產量大的中國設備比較適合當地的企業,而設備靈活度高、售后服務好等優點也受到了歐洲和南美企業的青睞。
當然,中國機械設備企業也存在一定的劣勢。首先,中國的工業基礎與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設備零部件的精細化和標準化程度不夠。其次,技術人員在語言溝通能力上還要加強。再次,在工作環境、設備外觀設計和設備資料準備等細節方面也有待完善。
“關于細節,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家工廠分別用了我們和另外一家國外企業窯爐,他們的窯爐外殼顏色是藍色,我們的是紅色,工人經常說站在我們窯爐旁邊感覺更熱,事實上我們的窯爐外表溫度更低,只是紅色使得工人在心理上認為溫度更熱了。在將窯爐外殼顏色更換為藍色后,工人們立刻表示溫度降低了。”付青菊說道。
施科則表示,國內機械設備企業大型設備的出口是個考驗,不一定能夠適應國外的市場模式。一方面,國外的陶瓷廠家對設備的質量標準較為嚴格,同時還注重合作伙伴的品牌知名度,對服務周期的要求也會更長。此外,在中東和東南亞地區,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有限,廠家對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依賴較大;而北美、東歐等地區則因人工成本較高,購買的設備也要求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