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有消費者收不到產品、工人拿不到工資、廠房大門被封等事件,這些一系列的負面新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近年來,家居企業融資失敗、企業重組的案例比比皆是,在這些經驗教訓下,衛浴企業樹立居安思危的意識,做好資金管控,理性回歸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從前幾年開始,衛浴行業就已經陷入資金短缺狀態,一些頗為知名的企業紛紛陷入資金斷裂的窘境,此前的連天紅拖延送貨、圖騰寶佳關門閉店等事件都是如此。中小企業陷入資金短缺的原因,歸罪于經濟形勢不好,市場環境不好嗎?答案是外部原因并不能定生死,探究每一個出現資金困境的企業,企業自身出現失誤才是主因:有些管理者的戰略失策;有些老板在企業盈利時亂投資,且投資失敗;還有些企業盲目擴張,導致入不敷出。
對資金的渴望,有些老板選擇了上市,有些老板上市之路走得艱難,就開始依靠借債。當銀行貸款難,不得已選擇的高額民間借貸與自身業務收益相差甚遠時,企業又給自己挖了一個難填的大坑,倒閉風險必然加大。在衛浴行業業逐漸遠離豐厚利潤回報的當前,有效的資金鏈管理將是企業必須認真研究的一門功課。控制成本、規范財務制度,開拓電商渠道、下沉至低成本渠道等都是應對資金壓力的方法。脂肪厚了,再加件棉衣,才不至于在冬天挨凍。
一位衛浴企業負責人在談到個別企業盲目擴張的情況時指出,盲目擴張就是超出企業現在的能力和實力去鋪開一個還控制不了的大規模,或者說是有規模但沒利潤、沒效益的項目,這些項目可能致使企業高負債、高負荷。有些企業在項目規劃和建設上過于強調規劃的宏偉壯觀,落地卻遙遙無期。再拖幾年,當初描繪的宏偉藍圖,50%都實現不了。衛浴企業“運營為王”的生存方法基本相同,閉店關店的理由也基本一致,都是不理智導致的。
業內資深專家總結說,正所謂有多大的胃就吃多少飯,衛浴企業經營一定要考慮風險在前,一定要緊跟市場,避免出現盲目盲從的現象。不理智造成資源浪費,造成行業失信,造成市場混亂。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衛浴企業理性回歸才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