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場上熱銷的電飯煲,早已不滿足于把生米做熟的功能,人們對營養、口感等各方面的追求,給電飯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大批國人跑去日韓搶購電飯煲的局面便出現了。而3月8日,格力電器在北京舉辦了一場萬人體驗行動,現場不僅打出了“有大松,不海淘”的宣傳口號,還公布質量檢測報告稱,使用大松電飯煲煮出的米飯,不僅口感更好,營養價值也更高。事實如何?電飯煲的技術含量在哪兒?我們將逐一分析。
國產電飯煲挑戰日韓貨
大松電飯煲真如報告中說的“營養、口感俱佳”嗎?我們先來看看“大松高端電飯煲萬人體驗行動”的情況。在現場舉行的米飯試吃活動中,大松和其他幾個國外品牌電飯煲煮出來的相同品類的米飯,被分裝在同一個盤子里,標上ABCD四個序號,讓大家盲測并投票,F場公布的結果顯示,大松電飯煲取得冠軍。
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部長李高帥公布質量檢測報告稱,在與其他三個同價位同技術含量的國外品牌電飯煲對比中,大松電飯煲煮出的米飯營養關鍵指標粗蛋白的含量最高,水分最適中,說明它煮出的飯不僅口感更好,營養價值也更高。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直接代言的這款售價1199元的產品,直指日本電飯煲。
事實上,大松電飯煲正式推出前,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對國人紛紛去日本搶購電飯煲表示不解。日本政府觀光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訪日外國游客中,中國內地游客貢獻率最大,占比高達40.8%。而在中國游客的購物清單上,電飯煲一直是搶購焦點。據日本高島屋大阪店創出免稅品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個中國游客能購買五六個高檔電飯煲,所以賣到斷貨也是常有的事。
不僅日貨,韓國電飯煲也很受國人歡迎。據人民網報道,作為韓國著名電飯煲品牌,售價超過1500元人民幣的“福庫”系列,每年可向中國消費者賣出約24萬個。另據了解,2013年第一季度,福庫、酷晨等韓國主要電飯煲制造商的免稅店銷售業績都同比增加超過90%。
近年來,國內媒體不斷報道“日本電飯煲被中國游客瘋狂購買”的消息,也引發了很多日本人的關注。2015年下半年,日本推特(類似微博)上一個“有圖有真相”的帖子火了起來,其內容就是日本某網站記者試用中國電飯煲的感受,探究為何日本電飯煲會在中國備受青睞。
各品牌都在打科技牌
根據宣傳介紹,大松高端電飯煲采用目前主流的IH電磁加熱技術,電飯煲面板材質為ABS+PET,配備3毫米純銅復合內膽,頂部IMD點陣液晶顯示。同時具備隱藏式按鍵設計,不銹鋼可拆保溫蓋板、24小時預約、多種烹飪功能、多段精控、三段智能保溫等。而記者調查發現,為了提升米飯的口感和營養,大松與其他國內外品牌的技術手段并無太大差異。在走訪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大中電器,并調查京東、蘇寧等各大電商平臺后,記者發現,電飯煲的技術宣傳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加熱方式各異,強調均勻受熱。不只大松,其實大部分中高端電飯煲現在都采用“IH電磁加熱技術”,售價超過800元。“電磁加熱是現在最新的技術,它對內膽進行全方位加熱,使米飯受熱均勻。”大中電器的銷售人員表示。“立體加熱”同樣是蘇泊爾、九陽等品牌部分型號電飯煲的宣傳重點,強調上蓋、前后左右及底盤的同步遠紅外均勻受熱。
內膽材質多樣,形狀不盡相同。在日本的電飯煲宣傳上經常看到這些名詞:鋁釜、土鍋、羽釜、多層釜、木炭釜等,其實這都是在說內膽。據了解,很多日本廠商都會在內膽的材質上下功夫,研究用不同材質內膽蒸出不同口感的米飯。比如,羽釜實際上是“鐵釜”,內膽仿照日本古代蒸飯用的鐵鍋材質做成,比較重,但是蒸出的米飯有古代傳統蒸飯法的口感,深受日本消費者歡迎。在國內,將研發重點放在內膽上的廠商也比比皆是。如,美的新產品強調“厚底鼎釜”,蘇泊爾則以“球形厚釜”吸引眼球,強調內膽弧度。由于材質不同,價格也差別巨大,從“不粘鍋內膽”、“不銹鋼內膽”、到“陶晶內膽”,再到“金剛陶晶內膽”,價位可從100元上漲到1000元左右。
升級蒸汽技術,控制水米接觸。據大中電器的銷售人員介紹,一款號稱“會呼吸”的電飯煲,主要強調其能夠精準控制大米、空氣與水的接觸頻率,完整保留大米的營養精華。而美的一款產品則以“氣動渦輪”做亮點,聲稱能夠確保排氣時不溢鍋,煮飯更快也更香甜。
口感可以改善,營養卻很難提升
盡管高科技手段層出不窮,但采訪中專家強調,產品宣傳中承諾的效果未必都能實現。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李再貴告訴記者,不同電飯煲煮出來的米飯,口感可能會有較大差異,但營養并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他解釋說,米飯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它們不會因為電飯煲的加熱方式而出現流失或增加。B族維生素可能會因加熱方式發生一定的改變,但只是極少量,不會形成營養方面的明顯差異。
李再貴說:“與現在的‘IH加熱’方式相比,我們過去常用的直熱式較為落后,火力不夠大,容易受熱不均,導致一部分米飯夾生,鍋底留下鍋巴。”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消費指導部張艷也表示:“加熱技術確實能影響米飯的口感。”以電磁加熱為例,它實現了對整個內膽的環繞加熱,水分吸收充分,加熱更加均勻,煮出來的米飯就會更香甜。因省去了加熱盤的熱量傳導過程,加熱速度也會更快。
除加熱技術外,內膽的材質形狀也會對米飯口感產生影響。日本商家認為,不同材質的內膽可以影響到米飯的軟硬程度和米粒的膨脹程度等。張艷則表示,電飯煲工作時,熱量通過內膽傳遞給食物,厚內膽有更好的蓄熱效果,能讓米飯在鍋體內受熱更均勻;但內膽弧度是否對米飯加熱有影響,目前還沒有確切實驗能夠證明。
張艷強調,從核心技術來說,相同價位的電飯煲,國產的質量不差于進口。其實日本的電飯煲有很多也是國內企業代工生產的,比如美的公司從1994年開始就接受日本廠家的貼牌生產委托,有數據顯示,其每年為日本企業代工生產的電飯煲達到300萬臺。日本電飯煲資深專家宮口淳一也曾公開表示,中國國內電飯煲采用的內膽材料、涂層技術并不比日本落后。日本人似乎更愿意花時間精力研究更為昂貴、精細的電飯煲,有的電飯煲內膽甚至是全手工打造,而中國品牌完全沒有這樣的產品。
選電飯煲,要看三方面
購買電飯煲需要考慮價格,但專家建議,更多地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考慮。
看技術。最好選擇采用IH電磁加熱技術,有較厚內膽的電飯煲。內膽的材質各有千秋,不銹鋼、陶晶、復合合金等都是為了保證傳熱更均勻,消費者可根據喜好選擇。一般來說,具有微壓加熱技術的電飯煲蒸飯口感更好。
看需求。容量大小取決于家中人口;有預約功能的,適合白天不在家的上班族;經常把握不好米飯軟硬度的人,可選擇帶有不同蒸煮功能的電飯煲。
多檢查。購買時仔細觀察外表是否有刮痕或變形,內膽涂層是否均勻等。一臺好的國產電飯煲售價多在千元以上,甚至高達3000元左右。由于好電飯煲可以使用至少5年以上,以一臺2000元左右的電飯煲計算,分攤到每天,花費只有不到1元,所以不建議購買太便宜的劣質產品。
除了選擇合適的電飯煲,一些小技巧也能增添米飯的香軟感。李再貴建議,在做飯前,可先將大米淘洗3~4遍,浸泡30分鐘~2小時。米飯煮熟后,不要立刻打開電飯煲,再燜10分鐘左右,將米飯上下左右打散并攪拌均勻。如果是加熱功率很小的老式電飯鍋,或一次煮米超過2公斤,建議采用先浸泡再加開水煮飯的方式,有利于改善米飯品質。如果使用的是新式電飯煲,則沒有必要使用開水。還有些消費者喜歡在米中加一點食用油或食用醋,這也可以讓米飯變得更光亮、更好吃。
對特別關注營養的消費者來說,雜糧米飯是一個好選擇。城市居民日常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攝入量足夠,但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取稍顯不足,建議將大豆、綠豆浸泡一晚與大米同煮,或在大米中加20%~30%的燕麥、蕎麥、小米等雜糧,煮出營養更均衡、健康又美味的米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