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國傳統制造業的縮影,其陶瓷衛浴制造產業GDP占據全市的60%。據了解,節后佛山陶瓷衛浴行業用工缺口高達9萬。目前,佛山推廣“機器換人”, 推動制造智能化轉型,即將告別“用工荒”。
“用工荒”依然來襲
農民工回流是“用工荒”的主要原因。農民工回流,即不少外出打工人員春節回家鄉過年,發現隨著經濟發展,當地也有不少企業擴大用工需求。和家鄉相比,沿海地區提供的薪資十分誘人,但是城市的物價和消費水平高,真正握在手中的錢其實和家鄉不相上下。家鄉的親人始終是農民工最大的牽掛,年邁的父母,幼小的兒女。都是工作的動力。既然留在家鄉也能賺差不多的錢,為什么要離井背鄉,飽受思念之苦呢?普通一線工人的門檻低,薪酬高,成為農民工之首選。除此之外,高端人才也頗受陶衛企業的青睞。然而,一定的工作經驗把不少人擋在門外。當然,企業是為了節約培訓成本。綜上所述,為了填補用工缺口,普通一線工人首當其沖。
鼓勵傳統企業推廣“機器換人”
機器換人是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以現代化、自動化的裝備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成為新的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佛山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張美華透露,“佛山制造智能化轉型”這個提法是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里,而且是魯毅提出要寫到報告里的,“以前也有提‘智慧制造’,‘制造智能化轉型’比以前指向更加明確,比如,在傳統企業里推廣‘機器換人。”
“機器換人”已是大勢所趨
自從引入“機器換人”,企業普通一線工人的工資穩步上揚,素質也比以前有飛躍性的進步。“機器換人”意味著要裁減工人。想避免成為裁員對象,當然要提高自身素質。參加崗位知識與技能培訓是必須的。為了檢驗學習效果,培訓者不得不參加考試,合格者才能順利通過培訓。能留下的員工都是知識與技術過硬的高素質人才,加上先進的高科技機器,生產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公司效益好加上員工少,工資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好多。一箭多雕的舉措何樂而不為呢?
“用工荒”催生“機器換人”時代,“機器換人”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想要成為科技大國就要在科技的領域有所作為。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跟得上時代的步伐,這樣才不會被淘汰。讓我們揮手告別“用工荒”,迎接“機器換人”時代的到來。
備注: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聯系電話:0757-8277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