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記者從廣東、山東淄博、河南、湖北、江西高安、山西等產區調查獲悉,隨著淡季的深入,陶企銷量銳減、庫存陡增,其中以瓷片所面臨的銷售壓力為最。
記者從廣東佛山獲悉,多數瓷片生產企業產品價格下跌,已有多家瓷片生產企業因庫存壓力而停產,其中不乏行業知名企業。
在山西陽城,記者看到,由于庫存壓力較大,有陶企將瓷片蓋上防水油布后,露天堆放在馬路兩旁。有陽城企業告訴記者:“一些周邊地區的消費者,只要提貨量達到200件,蹬著三輪車就可以拉貨。”
在庫存暴增的同時,瓷片價格亦“一落千丈”,記者調查獲悉,江西高安,湖北當陽等產區300×600mm規格的瓷片價格最低已跌至2.8元/片,而山西陽城、河北等產區的部分企業最低甚至跌到2.5元/片左右。

江西高安、湖北當陽 | 暴跌至2.8元,仍難實現產銷平衡
記者在江西高安調查獲悉,瓷片是今年高安產區銷售壓力最大的產品品類。
自五月底開始,高安的一些瓷片企業就開始面臨庫存壓力,目前產區內擁有2條生產線以上的瓷片企業大都停了1~2條生產線,產能規模較大的瓷片廠家庫存普遍超過2個月。
與此同時,瓷片價格亦大跌,產區內一些廠家300×600mm規格的噴墨瓷片已跌至2.8元,對比去年同期,每片下跌了1.5元左右。
當地一家知名陶企的生產廠長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公司300×600mm規格的噴墨瓷片生產成本為2.75元/片,如果攤上設備折舊、財務費用等其他成本,開單價賣到2.8元/片,根本就沒有利潤。”
而據記者了解,即便是高安一批最優秀的瓷片生產廠家,在近期亦停了部分生產線,原因仍是庫存壓力過大,同時產品價格亦同步下調。
江西羅斯福陶瓷總經理羅群表示,就瓷片目前的價格體系來看,利潤空間已大幅縮水,毫無疑問的是,那些僅做瓷片單品類的企業將面臨很大壓力。
在湖北最大的瓷片生產基地——當陽產區,記者獲悉,近期多家瓷片生產廠家的最低價已調至2.8元/片。但饒是如此,瓷片的庫存壓力依舊較大。
“我們公司每天要賣到4萬件才能保證產銷平衡,但實際上平均每天的出貨量只有3萬件。”當陽某大型瓷片生產廠家銷售人士向記者透露。
四川夾江 | 近八成瓷片生產線停產
瓷片,曾經夾江產區的主打優勢產品,曾讓企業賺得滿缽金,但如今卻遭遇銷售之困。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夾江產區的瓷片銷售就開始大幅下滑,300×600mm規格銷售價格從原來的4.5~5元/片迅速跌至3元/片,部分企業甚至跌至2.8元/片。
彼時,雖然價格大跌,但陶企銷量卻并未好轉,瓷片生產企業的爆倉現象亦比比皆是。
到了2015年初,瓷片銷售價格觸底反彈,瞬間暴漲20%,一時間夾江大部分企業在去年積壓的瓷片庫存全部售罄,部分企業供不應求。
進入今年5月份銷售淡季,瓷片的銷售熱度開始退卻,銷售價格又隨之下跌至3元/片左右,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企業通過促銷手段讓利經銷商,使其實際價格不到3元/片。
近年來,夾江產區興建了一批大產量瓷片生產線,如盛世東方陶瓷瓷片生產線日產能可達5萬m2。不過,在這一批大線投產后,瓷片的銷售壓力也開始倍增。
據悉,以前淡季也能維持正常生產的企業,如今如果每天不能及時消化70%的產能,只要持續一個月就會出現爆倉情況。
從5月淡季開始至今,產區內已經有近80%的瓷片生產線停產。記者在企業走訪調查中獲悉,由于市場行情不好,瓷片銷售也遭受了很大的沖擊,停線緩解生產壓力也是無奈之舉。
雖然,目前瓷片市場遭受了巨大的沖擊,但是產區內很多企業也依然對其抱有重大期望。據了解,為了充分、完美地展現瓷片特性,產區內不少企業在其原有的基礎上開發了鏡面瓷片、負離子瓷片、下陷釉瓷片等一系列新產品,在市場上也頗受消費者喜愛。
山東淄博 | 多數企業產銷率僅為30%~50%
以往,瓷片是淄博產區的寵兒,但如今,卻成為淄博產區最滯銷的產品。
今年來,多數淄博陶企庫存爆滿,更有部分廠家從五月下旬開始,不得不通過停產或減產,以及轉產其它產品,來緩解庫存壓力。
據記者了解,截止目前,淄博產區并未出現大面積停窯現象,除幾家企業約7~8條生產線處于停產狀態,多數瓷片生產廠家只是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生產線產量。但盡管如此,巨大的市場壓力并未因此改善,截止目前,不少生產廠家的倉庫依然爆滿,銷售壓力過大,多數企業的產銷率僅為30%~50%。
此前,有少數廠家因瓷片庫存壓力過大,曾下調部分規格的產品價格,但收效甚微。整體來講,淄博多數廠家的瓷片價格較為平穩,波動不大。
如今,隨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周邊產區的低成本給淄博產區帶來了不小的市場沖擊,同時隨著外產區在生產技術、產品花色更新等方面的緊追猛趕,淄博瓷片在產品價格上已無優勢可言,包括此前一些銷售不錯的企業,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挑戰。
面對市場壓力,不少瓷片生產廠家在去年底或在近期將部分瓷片生產線改造為拋釉類或仿古磚,以此減輕瓷片銷售壓力過大對企業的影響,從部分改產企業的現狀來看,現有產品壓力均相對小于瓷片。
在當前形勢下,隨著價格競爭日益激烈,多數企業基本在微利中運行。而相對于價格高峰,即產品剛推出時期,當前價格多已下調了30%。據記者了解,以300×600mm規格微晶鏡面瓷片為例,當前淄博陶企每片價格一般在5-7.5元。
山東臨沂 | 瓷片企業微利運營
作為國內最大的瓷片生產基地,山東臨沂則與其他產區狀況截然不同。在國內其他產區瓷片銷售壓力巨大時,臨沂產區以其特有的多重優勢傲立于行業,多數企業不僅庫存量小,銷售火熱,即使是在6月份開始的行業淡季,仍有多家企業銷售相當不錯。
“在瓷片銷售旺季時,我們每個月的產銷率均超過95%,進入6月份的行業淡季后,我們的產銷率也保持在85%,前來裝貨的大貨車源源不斷,淡季對臨沂瓷片的影響并不大”。臨沂佳貝特陶瓷有限公司一銷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悉,臨沂陶企瓷片每片價格一般在2.8-5.0元。“目前,臨沂產區的瓷片利潤空間非常小,許多企業都在微利運營,企業再次下調價格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臨沂一陶企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河南 | 銷售整體穩定,兩極分化明顯
記者調查獲悉,進入7月份以來,河南瓷片銷售呈現持續整體下滑的趨勢,價格也有些許下調,但目前尚未出現停線、停產的現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瓷片企業逐漸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部分企業產銷不暢、庫存持續增大,另有部分企業產銷穩定、庫存在合理可控區間。
瓷片銷售旺盛在內黃表現得尤為明顯,“6、7月份,雖然是淡季,但我們的產銷一直都保持平衡,目前排產都有些困難”,嘉德陶瓷銷售總經理楊賢才表示。
日日順陶瓷銷售總監袁宏福告訴記者,“我們的庫存只有不到20天的產量,一些暢銷的花色排產都排不過來”。
不僅僅是內黃,許昌的兄弟陶瓷銷售也處于旺銷的狀態,“今年整體銷售都還可以,目前只有15天產量的庫存,一些暢銷產品處于缺貨的狀態”。兄弟陶瓷總經理劉文清表示。
與產品旺銷的企業相比,河南也有部分瓷片企業銷售并沒有那么順暢,甚至產銷率還達不到70%,日益增長的庫存壓力讓企業不堪重負。
中洲陶瓷銷售總經理陳愛告訴記者,“之所以有些廠庫存壓力比較大,一方面是產能過剩較為嚴重,再就是今年的市場變化太快,從5月到6月市場突然轉冷、銷量驟然下降,根本沒有緩沖期,一些廠措手不及,庫存一下子就漲上去了”。
相對于其他產區瓷片價格的大幅下滑,河南瓷片價格并沒有出現大起大落。今年3、4月份,河南瓷片價格較去年有小幅回升,300×600mm噴墨瓷片上漲0.1-0.2元,目前總體還基本維持在3-3.5元左右,個別企業甚至更高。不過也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一些企業對經銷商采取了打款送磚、多重返點等政策,實際價格可能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高。
大面積滯銷原因 | 產能暴增、地爬墻沖擊、鋪貼方式改變……
瓷片為何會大面積滯銷,并給眾多陶瓷廠家帶來巨大銷售壓力?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瓷片生產門檻較低,對原料要求不高,導致各產區都能夠生產,因此產能也暴增。
“歸根結底還是產能太過剩。”四川廣樂陶瓷銷售總經理林華稱,近年來,國內迅速崛起多個建陶產區,而在新建生產線中,又多以瓷片產品為主,且這些生產線產能巨大,是造成瓷片產品供大于求的主要原因。“產能的暴增打破了原有市場的承載量,加之銷售形勢劇變。”
而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高安產區共有瓷片生產線35條,其中近兩年新增的均為日產能超3萬平方米的大線,此外,去年以來,僅河南及周邊產區就有大約20條大產能瓷片生產線投產,日產能增加近百萬平方米,巨大的產能讓瓷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在淄博一家陶企負責人看來,近年來地磚上墻產品陸續出現,全拋釉類、仿古磚類產品的功能多樣化,已不再是簡單的鋪貼地面,而是逐漸延伸至墻面鋪貼,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瓷片市場。
廣東俊怡陶瓷一位銷售負責人分析認為,近年來鋪貼方式改變,原來的鋪貼輔料主要是水泥,但現在逐步被瓷磚膠替代,這種改變使原來不適宜墻面鋪貼的拋光磚等產品,也開始走向墻面;與此同時全拋釉價格大跌,經切割后上墻,相比瓷片,已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這些變化,使瓷片的市場大量被地磚搶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