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完善
任何投資者,都非常注重投資環境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只有頭腦發熱的人才不會看重這些基本條件。因此,“七通一平”是起碼條件。政府“七通一平”是指土地在通過一級開發后,使其達到通給水、通排水、通電、通訊、通路、通燃氣、通熱力以及場地平整;A設施越完善,招商引資就越容易。
有產業特色
只要仔細觀察和琢磨,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政府招商引資必須從自己地方特色出發進行規劃。礦產資源豐富地區的發展礦產,適合發展生態農業的發展生態農業,旅游資源豐富的發展旅游業,有加工優勢的發展加工業……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自己的產業特色和產業優勢。珠三角的很多城市,每個區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發展局面就非常良好。重慶潼南每年舉辦一屆菜花節,也創造了就地取材發展旅游業的經典案例。
有廉潔高效的投資環境
廉潔和高效都跟政府的吏治息息相關,也會對投資環境產生極大的影響。吏治環境清明,招商投資形勢就好,反之則差。如果地方政府各級部門吃拿卡要,或辦事拖沓,治安環境惡劣,投資商肯定是不會去的。
適當的政策傾斜
盈利是企業的天職,因此投資者是很看重政策傾斜的。但我們也非常反對不顧后果的傾斜,特別違背國家政策的傾斜。這種傾斜比不傾斜更可怕。相對于這種傾斜,投資者更看重政策的穩定。因此政策傾斜不能違背法律和國家政策,不能造成大的后遺癥。
人力資源豐厚
產業工人荒困擾著很多地方的投資者,因此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成本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關注的大事。政府如果能夠把當地的勞力資源組織起來,加以培訓和規范,相信就為招商引資增加了砝碼。
產品消費市場培育
如果說30年前的中國屬于賣方市場,那么今天的中國則屬于買方市場。供大于求,讓投資者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是當今很令投資者頭疼的事。因此政府不僅需要栽好梧桐樹,還要培育消費市場。時至今日,培育區域市場和區域消費的條件已經成熟,只不過需要政府進一步主導。一旦消費市場培育好了,投資者自然將蜂擁而至。
政府也要有策劃和運營意識
我們經常留意到,政府到各地招商引資的時候都非常被動,往往只能依靠協會推廣這樣一種單一的模式。其實政府招商需要成體系的策劃,造成強大的氣勢。目前政府在很多地方招商,仍然是靠精神感召和友情贊助,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主張政府的招商也要進行企業化運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刺激有能力的人或組織高度參與,迅速形成氣候。那么政府是不是就不管了呢?那當然不是,政府的主要職能是規劃、審核、組織、協調、服務和監管。只要把這些功夫下足了,政府招商引資就容易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