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市場那么大,家電品類那么多,家電企業似乎“英雄所見略同”般的都想去看看!
它們在多元化道路上狂奔
關聯多元化、跨界多元化,格力、創維、長虹、TCL等多家家電企業在多元化道路上狂奔。
曾經 “專注空調業務”的格力,有了晶弘冰箱、有了大松小家電、有了格力手機。另據多位格力空調經銷商透露,格力洗衣機和廚電產品已向渠道經銷商鋪貨。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格力從一家專業的空調制造商,搖身變為橫跨家電多品類及手機通信等領域的多元化家電產業集團。
當創始人黃宏生全面回歸主掌之后,創維彩電的多元化擴張之路陡然加速。去年12月進入空調領域,創維完成了在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白電領域的布局。
長虹、TCL也算是“多元化突圍”的代表企業,除了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手機等都有了一定的規模。而TCL發布的數據也顯示,去年12月洗衣機和冰箱產品銷量同比分別增長53.8%和0.8%,空調和冰箱產品全年增長都在12%以上。
它們“不務正業”為哪般?
家電巨頭們為何四處擴張,擴大產品經營范圍和品類?
首先,整個家電市場的主流消費群體發生變化。家電和智能手機產品的消費群正趨于年輕化,80后、90后逐漸成為主力消費軍。年輕消費者對家電品牌觀、市場認知度的變化使得家電企業走向多元化的條件更加成熟。
其次,隨著中國家電行業進入新常態,市場由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專業化的品類老大普遍陷入 “增長困境”。
以格力為例,在過去的20年間,格力一直專注于空調領域,原因是當時的國內空調普及率在家電類產品中最低,在這個行業里堅持專業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然而當下,家用空調一級市場已經面臨飽和,市場需求已經從普及轉向更新。唯一的增量市場只剩下以釋放緩慢的農村為代表的四、五級市場。而四、五級市場根本無法支撐需求繼續大規模增長。
所以,單靠空調產品生存不是問題,但要實現“每年增長200億元”的目標很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以持續增長來推動企業的規模增長,多元化成為家電企業的一致選擇。
當然,除了滿足自身的規模化擴張需求外,家電企業多元化的另一目的是以用戶需求和體驗為中心,建立一套完整的應用場景解決方案。
互聯網浪潮沖擊下的家電市場,實現了不同家電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控”,家電行業的每一次創新,都會推動產品升級,行業迭代。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的家電企業們開始積極擁抱互聯網,闖進智能家居領域。
長虹和海爾宣布重新進軍手機行業是為了搶奪智能家居入口。同樣,格力做手機也是從自身戰略出發,利用手機這一智能終端實現智能家居生態的布局,而不只是為了搶奪某一個領域的市場份額。
當家電行業揮別高速增長時代,進入低增速時期,加速多元化轉型成了家電制造企業為應對新常態找到的新突破口。當然,如何利用多元化布局實現彎道超車,各大企業仍在探索中。可以預見,家電企業多元化轉型之路任重而道遠。(陳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