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的“友好鄰邦”越南在西沙問題上跟咱們中國算是杠上了,2014年廣州陶瓷展會前還發生了嚴重的排華事件,雖然目前事態已經得到了控制,而且陶瓷行業中有業務往來的單位也基本上恢復了對越南的陶瓷原料的供應,但是在西沙海域雙方的高度對峙似乎沒有消停的跡象。與此同時,為避免超負荷運行導致安全事故或突然停氣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5月18日,晉江新奧燃氣有限公司向晉江市政府提交“關于分片區停供天然氣的緊急報告”,該報告還附上了“晉江新奧燃氣保安全、保供氣實施詳細方案。這兩件與陶瓷行業相關的事件,似乎讓深處陶瓷行業的我們再一次倍感煎熬。
環保要求的提高只是促使陶瓷行業使用天燃氣作為燃料的一個影響因素之一,自1993年起,中國就已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且數量逐年增加。2013年全年中國累計進口原油2.82億噸,同比攀升4.03%,其中12月當月進口原油2678萬噸,單月進口量創歷史新高。根據中國政府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石油對外依存度控制在61%以內的高水平。有機構甚至做出預測,中國有望于2017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如此看來,陶瓷行業即使改為燒天然氣,形勢也是不容樂觀的,更何況國際油價波動對陶瓷成本的控制存在諸多的不利因素。
再來看看南海問題,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南沙群島,最早并持續對南沙群島行使主權管轄。中國地圖的右下角,都附有一個南海諸島的小地圖,這個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線”分布著南海周邊國家爭奪的島嶼和海域。在南沙群島中,屬于中國控制的只有9個。而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文萊所占的卻多達45個。
南海群魔亂舞背后是利益紛爭,不僅僅是大國角力,而且是日本軍國主義構建反華圈的借口和工具。南沙之爭,其本質是圍繞著石油資源而展開的爭端,是名副其實的“石油政治”問題,南沙問題背后是撲朔迷離的大國角力。陶瓷行業從燒重油到改燒煤轉氣也就是2008年之后的事情,特別是二段式煤氣發生爐的改進以及煤轉氣站的不斷技術完善,促使2012年后上馬的新生產線基本上改上煤轉氣,當然在陶瓷色料行業基本上前期的梭式窯都是以液化石油氣為主要原料,后期的隧道窯和推板窯的新建,以及旋轉窯在坯體色料上的應用,使得陶瓷色料行業從石油氣轉變到燒重油,由于重油污染物排污較為嚴重,部分有實力的廠家改上煤轉氣,或者是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只有改燒價格不便宜的天然氣。
陶瓷行業的燃料的變遷也反應出人們當前對于環保的重視和當前生產技術的提高,對于清潔生產的要求也是在不斷的提高,前期的粗放式發展對自然環境不可逆的嚴重染污與當前環境污染事件的不斷發生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特別是陶瓷企業在新建基地之前的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工作上的欠缺,以及因為政府政策上的一些調整對于行業的影響也是深刻的,如不少陶瓷工業園區前期投入巨資新建的煤轉氣站,由于國家對燃煤的不斷限制,在今后一段時間可能還存在一定的變數,因此,企業在建廠之前一定要關注當地的投資環境和關注政府的一些政策的導向,從而不至于發生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