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10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領導和三位產業專家組成的中科院鑒定組,對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與成都高新區企業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發光余輝壽命可控稀土LED發光材料研發及其在半導體照明中的應用”進行了成果鑒定。中科院鑒定組一致同意通過鑒定,并認為該項目在稀土發光材料和全球半導體照明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原創性稀土發光材料有效解決了國際上一直未能攻破的交流LED照明設備的頻閃。據悉,該成果實現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跨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掌握通過稀土熒光粉生產低頻閃交流LED產品的國家。該項技術的推廣運用將有效延長交流LED照明設備的使用壽命,并更好地降低照明設備的能耗。
記者獲悉,中科院鑒定組對新力光源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合作,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交流LED照明技術,將使“成都造”LED照明技術走向世界領先水平,該技術的運用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將產生上千億級乃至上萬億級照明新產業。
“我們花了近10年時間,和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一同攻關,自主研發出了新一代交流LED照明技術。”據新力光源董事長張明介紹,目前全球大部分LED照明廠商生產的都是直流LED照明設備,但所有的直流LED照明設備都要配置一個交流電轉直流電的驅動器,由于驅動器的元器件的使用壽命遠遠低于LED的使用壽命,因此直流LED的使用壽命大大短于交流LED,且大幅增加了LED照明設備的成本。但全球研發交流LED的廠商一直都無法解決的一個瓶頸就是交流LED照明設備的頻閃問題,而此次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新力光源成功地將稀土長余輝發光技術和半導體照明技術結合,從根本上解決了飛利浦、歐司朗等國際照明巨頭都無法解決的頻閃問題。
記者還獲悉,新力光源研發的新一代交流LED照明設備比一般直流LED設備節能15%,比一般節能燈節電50%,而只有傳統白熾燈能耗的1/8-1/10。“打個比方,假如目前成都市全部采用的是一般節能燈,那么換成交流技術的LED照明設備后,現有的耗電量可以點亮兩個成都。”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專家張洪杰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