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多數太陽能電池廠家其實做的是產業鏈低端 “搬運工”和“組裝工”的“體力活”,重蹈了我國部分傳統工業制造業低端生存、賺取微薄利潤的覆轍。
如果光伏產品可以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巨大的產能將會化整為零。
尚德的破產,教訓不可謂不慘痛,但是痛定思痛,新能源企業卻不能“因噎廢食”,從而走向另一個極端:低調保守,以“不冒尖”、不壯大為榮。創新,永遠是企業決勝市場的有力法寶。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創立不足5年,就高調登陸紐約交易所上市,最高股價每股超過了85美元。被視為“行業英雄”尚德創始人施正榮一夜之間輕松摘得“中國首富”桂冠。
然而,就在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一紙公告,無法償還巨額債務的無錫尚德宣告破產。曾經的行業巨頭轟然倒地,情節宛如一出商業大片,令外界唏噓不已。
無錫尚德的悲情謝幕,不禁讓人生問:曾經的行業龍頭為何頃刻間走向破產?
3月26日,素有 “太陽能教父”之稱的黃鳴在博客中撰文,開談 《如何防止無錫尚德悲劇重演》。
施正榮與黃鳴,一南一北,一光伏一光熱,雖然在行業細分角度上略有差異,但都是身處尚未成熟的新興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家,更是太陽能行業中標簽式的領軍人物。
黃鳴如何看待昔日光伏“大佬”的敗局?我市新能源企業家們又該從中吸取什么教訓?
暫時性的產能過剩致產品 “堵”在市場終端
黃鳴在博客里指出,無錫尚德的破產,一方面由于尚德在后期的經營、投入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更重要原因是整個行業出了問題。
博客中,他轉述了施正榮在2010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一句話, “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是一哄而上,兩頭在外,三高體征,四面楚歌,五味雜陳”。
2007年,光伏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利用,這讓剛剛起步的中國光伏市場看到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此時的施正榮開始全力打造他的光伏帝國。4年以后,尚德的產能達到全球第一。同樣高歌猛進的,不止施正榮一個。 2010年,全球前五位的太陽能組件制造商,其中4位來自中國。
施正榮近期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據我所知,有100多個城市都在建光伏產業園,都在創千億的光伏行業。”尤其在2009年的下半年到2010年,投資尤為過熱,“造成了暫時性的產能極度過剩”。
“許多人都做這方面的投資,一下子使得市場需求飽和了,當時是上游生產的量非常的大,投入到市場上并沒有那么快得到商業應用,一下子全都"堵"在了市場的終端。”皇明公司光伏技術研發中心主任王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黃鳴在博客中提醒企業家,“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理性分析,不要跟風,做企業不能貪大,不能看到有人賺錢成首富了大家就一哄而上,要對行業負責,對消費者負責。”
掌握核心技術是避免悲劇的一劑良方
施正榮與他的同行在大肆擴張的同時,始終未能解決的問題是開拓國內市場,我國的光伏產品百分之九十依賴出口,當國外主要市場美國和歐洲相繼宣布對我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時候,光伏產業旋即跌入低谷。
同時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主要原料幾乎九成來自國外,而多晶硅提煉技術和諸如晶硅電池全自動絲網印刷機等高端關鍵技術設備全部依賴進口。
“都覺得光伏產業是高科技,但是中國的光伏產業并非如此,設備、技術、市場"三頭在外",科技含量較高的核心技術我們并不掌握,只是能耗、污染較高的初級材料提純和后期光伏組件的加工工序在國內。”黃鳴說。這就造成國內大多數太陽能電池廠家做的其實是產業鏈低端 “搬運工”和 “組裝工”的 “體力活”。
因此黃鳴認為,無論是光伏產業還是其他行業,掌握核心技術才是持續發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的關鍵。
而去年入駐禹城的漢能光伏,很早之前就把目光瞄準光伏行業的全產業鏈的整合上。著力打造國內唯一一家涵蓋技術研發、高端裝備制造、光伏電池生產和電站建設、運營、電力投資和服務等全部產業鏈條的光伏企業。
這種 “高大全”模式,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加速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 “許多原材料、技術可以實現共享,從而更好地控制風險。” 禹城漢能光伏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史國棟說。
讓光伏真正走向“民用”或能轉危為機
眼下,我市新能源企業發展迅猛。太陽能光熱產業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太陽能熱利用走在了世界前列,太陽能光伏產業也在迅速發展。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那么,在新能源行業普遍低迷的當下,我市新能源企業又該如何作為?
博客中,黃鳴開出了一劑“藥方”。他認為,新能源企業應該時刻把目光盯在終端市場利用上,踏踏實實地努力挖掘國內巨大的潛在市場。
“現在光伏領域的大部分企業投資、生產都是中間產品,而且光伏組件絕大部分都用于光伏發電,沒有直接面向消費者,市場較為單一。如果光伏產品可以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巨大的產能將會得到有效利用。”黃鳴說。
王瑞認為,目前我國光伏的利用僅僅在政府照明工程以及大中型企業主的采購上,而在國外戶用光伏系統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而且光伏發電項目也廣受市場歡迎和認可。讓光伏產業真正走入千家萬戶,將極大激發國內市場需求。
山東旭光太陽能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林敦印在這場行業危機中則發現了對光伏中小企業更有利的發展條件,他說:“目前,整個光伏市場往下走,對一些剛剛起步的光伏企業來說,或許也是一次機遇期。尚德的倒閉,將加速產業整合,這樣會使產業鏈上游的產品價格下降,使得企業生產成本降低,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機會”。
評論人士認為,尚德的破產,教訓不可謂不慘痛,但是痛定思痛,新能源企業卻不能“因噎廢食”,從而走向另一個極端:低調保守,以“不冒尖”、不壯大為榮。創新,永遠是企業決勝市場的有力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