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內黃綠葉婆娑、生機盎然,從縣城順著陶瓷大道向南3.5公里,只見廠房星羅密布、排列有序,走進一家陶瓷廠,看到一塊塊經過磨邊、拋光的瓷磚,通過傳動軸傳送過來,幾名男工嫻熟地從傳動軸上取下瓷磚,碼放到一輛輛推車上;幾名女工在進行質量檢測、標注色號......等著拉貨的車輛排起了長龍;新企業建設工地上一派繁忙,數十輛挖掘機、鏟車開足馬力往來穿梭,一個個熱火朝天的生產建設場面,勾勒出一幅內黃陶瓷產業強勢崛起的全景圖。
內黃位于冀魯豫三省交界處,隸屬于河南省安陽市,縣域面積1161平方公里,人口72萬,其中農業人口64萬,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縣。近年來,隨著國內陶瓷產業的重新布局和戰略擴張,我國中部地區迎來了一股建筑陶瓷投資熱潮,地處中原腹地的內黃緊緊抓住這一機遇,規劃建設了9平方公里的陶瓷產業園區,僅一年多時間,就引進了50條生產線,總投資50億元以上。目前,20條生產線建成投產,實現了陶瓷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內黃陶瓷產業園區被確定為河南省級陶瓷產業園區、河南省唯一的承接陶瓷產業轉移專業示范區、河南省2010年度'十快'產業集聚區。內黃,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豫北農業縣,仿佛成了一夜之間,崛起的一座現代化陶瓷新城,一躍成為國內知名的陶瓷生產基地---'中原瓷都'。
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據內黃有關負責人介紹,內黃陶瓷產業園區現有陶瓷企業11家,年產瓷磚1.5億平方米,主要陶瓷產品涵蓋陶瓷纖維板、中高檔拋光磚、仿古磚、內外墻磚等。每家陶瓷企業投資均在2億元以上,每個生產車間長度達1公里,日生產陶瓷磚3萬平方米,是傳統陶瓷生產線的3倍。企業均采用的是國內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全自動PIC程式控制380米現代錕道窯、60磨頭大型自動化拋光線、7000型噴霧干燥塔、3800噸壓機、超潔亮納米抗污處理等先進設備;同時,采用國內最先進的五機一線、煤化氣燒結和中水處理等生產工藝,6C現場管理體系,實現了清潔生產、標準化生產。目前,園區20條生產線已建成投產,初步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2010年,陶瓷產業實現產值30.2億元,新增工人1萬人,帶動就業3萬人,為農民創收1.87億元,拉動經濟增長7.8個百分點,陶瓷產業成為推動內黃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今年以來,內黃陶瓷產業發展更是呈蓬勃之勢,新明珠、新南亞等陶瓷企業二期工程動工建設,歐米蘭、嘉德、東成等新入駐企業建設如火如荼,預計今年年底,將達到30條生產線的規模。
全力打造集聚平臺
走進內黃陶瓷產業園區,一條條道路寬敞、整潔,一座座企業辦公大樓漂亮、氣派,一排排綠化樹木蔥郁、茂盛......儼然一個綠色長廊和生態景點。園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打造陶瓷產業發展平臺,內黃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上可以說是不遺余力,截至目前,累計已投資4億元,完成了園區內近20公里路網、供排水管網、2條3.5萬伏供電線路、110千伏變電站一座,基本實現水、電、路、通訊網絡、供排水、土地等'六通一平'。建立了縣通達投資公司、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打造投融資平臺,破解了資金瓶頸制約。今年以來,內黃縣投資8700萬元建成縣城至陶瓷園區7.38公里的陶瓷大道,投資400余萬元在大道兩側安裝375盞蓄電池太陽能板節能照明燈,投資100余萬元對大道進行了綠化,投資1200萬元開工建設彩蔚路、清徐路、慶彰路等4.3公里園區道路。啟動了污水處理、行政辦公、商業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園區服務功能,增強產業集聚能力,同時,內黃陶瓷園區非常注重生態保護,在園區及道路兩側進行大規模的植樹綠化,營造一個綠色、環保、生態、低碳的生產、生活環境。
產業配套日趨完善
內黃陶瓷產業的強勢崛起,帶動了與陶瓷相關的配套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當地政府有針對性的引進陶瓷機械、化工、原料、包裝、模具等配套企業,完善了人才培訓、科技開發、信息物流、產品展示、產品檢測、融資擔保平臺建設,園區功能進一步完善,基本上形成了一個產業配套體系和產業鏈條。目前已入駐偉峰包裝、中源綠業、路正達、黑泥加工等10余家配套企業,開工建設了陶瓷磚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中原陶瓷城等項目。福惠陶瓷總經理孫永弟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內黃作為一個新興產區,發展速度非常快,短短兩年時間,產區內的配套設施已基本成熟,可以說從企業生產線建設、到后期生產的原材料供應鏈都比較完善,基本上所需要的產品在內黃當地就能采購到。據記者統計,分布在城區及園區的陶機配件及化工配套門店有30多家,產品涵蓋窯爐配件、振動篩、皮帶、變頻器、打包機、減速機等,基本上陶瓷生產線中所需要的配件都能找到。陶瓷產業的集群集聚發展,激活了內黃物流業的順勢跟進,形成了五大物流園,建設了六大專業物流市場,并與中鐵集團鄭州分公司簽定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了'中原瓷都'物流平臺,成為冀魯豫交界地區最大的物流基地。企業節能減排、生產線產能擴大都跟配套分不開,推動陶瓷產業的發展,必須依賴配套企業,而且是成長性的配套企業,產區的競爭力以及產區與產區之間的競爭都必須依賴成系統的配套產業來推動,充分說明當地政府對陶瓷配套產業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推進力度。
服務環境是第一品牌
'服務和環境是我們的金字招牌,也是我們的資源和優勢,為陶瓷企業搞好服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是我們的第一責任。'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了解,為了給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縣四大班子領導分包重點項目責任制,一個項目一位縣級領導牽頭,一套班子全程服務,縣四大班子領導凝心聚力、團結協作,責任單位密切配合、盡職盡責,形成了推進項目建設的強大合力。對重點項目實行聯審聯批聯辦,做到投資方與群眾'零接觸'、部門服務'零距離'、處理問題'零差錯'、工作效率'零投訴'。在陶瓷產業園區設立了公安分局,將陶瓷企業確定為縣紀委、監察局環境監測點,聘請企業股東為經濟發展環境監督員,給企業車輛頒發綠色通行證。認真落實扎口收費、企業寧靜日制度和涉企公務活動備案制度,確保項目建設、企業生產過程中不受外界干擾。
河南是目前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是新興的經濟大省和工業大省,隨著'中原經濟區'戰略的實施,全省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為建筑陶瓷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據了解,今年內黃在20條陶瓷生產線的基礎上,年底將再建成投產10條生產線,達到30條生產線規模。用3~5年的時間,引進50~100條國內一流的陶瓷生產線,建成中部地區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打造立足河南、輻射中西部地區的'中原瓷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