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文章深刻闡述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意義、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為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陶瓷作為中國傳統優勢產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精神,對于打破區域壁壘、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這一論斷對陶瓷行業尤具針對性。我國陶瓷產業規模位居世界首位,卻長期面臨“大而不強”的困境——產區之間標準各異,市場分割導致資源難以自由流動,同質化競爭削弱整體競爭力。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正是要破除這些體制機制障礙,讓生產要素在全國范圍內高效流通,為陶瓷產業由大到強提供制度保障。
陶瓷企業學習總書記重要文章,首先要深刻理解“統一”與“大”的辯證關系。“統一”不是簡單劃一,而是通過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大”不是規模擴張,而是通過暢通國內大循環,釋放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對陶瓷企業而言,這意味著可以依托統一的市場規則、標準的品質要求、公平的競爭環境,真正實現優勝劣汰,讓創新驅動的優質企業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當前陶瓷行業關注的5A級標準評定,恰與總書記提出的“完善市場基礎制度規則”高度契合。5A標準從原料采購、生產工藝到產品質量建立全鏈條規范體系,本質上是在建立行業統一的高標準市場規則。這些標準的推廣實施,將有效解決陶瓷市場長期存在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品牌辨識度不高、消費者選擇困難等問題,為構建統一大市場提供技術標準和品質基準。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陶瓷企業要主動作為。一方面要苦練內功,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工藝、新產品,擺脫低端同質競爭;另一方面要樹立全國視野,摒棄狹隘的地方觀念,積極參與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競爭。唯有著眼大格局、融入大市場,陶瓷企業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統一大市場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基礎。中國陶瓷有著悠久的出口歷史,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通過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恰恰能為陶瓷產品“走出去”提供堅實后盾。當國內形成規范統一的高標準市場體系,中國陶瓷在國際市場上將更具話語權和競爭力。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陶瓷企業應當將總書記重要文章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主動適應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嚴格執行質量規范,加強跨區域合作,利用全國統一市場帶來的機遇優化布局、拓展空間。政府部門也需加強引導,破除地方保護,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瓷都千年火不息,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宏大背景下,陶瓷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精神,以統一大市場建設為契機加快轉型升級,中國陶瓷必將打破“大而不強”的困境,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讓這一古老行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陶瓷力量。
(禪城陶瓷協會黨支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