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地磚的注意事項
有了“基礎知識”與“選購七招”,要完成從“菜鳥”到“高手”的飛躍,就只差最后一步了,也就是最后環節———借鑒經驗。對此,茍永民介紹說,對普通業主而言,選地磚必定是先“價廉”再“物美”,最后是“美觀大方”,也就是先要價格便宜,其次才是質量過硬,最后則是鋪裝方便、裝飾效果良好。因此,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選購地點,因為在建材市場里買和在大型建材賣場里買幾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主攻批發、一個主攻品牌形象,同一品牌的產品,除非后者搞促銷,不然性價比優勢無法與前者相比。原因在于,供貨方雖然都一樣但大型建材賣場由于檔次較高,商家的鋪位租金也較高,所售的商品價格自然也不低。而建材市場則不同,走平民化路線,不僅好砍價,質量也有保證。
其次是看品牌,現在的地磚品牌多,價格更是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一般情況下,地磚的檔次可按每平方米100元為一個檔次,300元左右就可以算作高檔品。對普通消費者來說,購買每平方米150元左右的地磚就足夠了。
如何鋪裝地磚也是消費者普遍關心的,這其中又是耗材的計算最為惱人。據專業人士介紹,鋪裝一般分為干鋪和濕鋪。現在貼磚一般是墻磚濕鋪、地磚干鋪,干鋪比濕鋪更能降低空鼓率,但干鋪要比濕鋪成本高(其實主要是沙石比所致)。工人往往會說墻磚干鋪掛不住,這個理由還算可以接受,但如果工人提出地磚也要濕鋪,業主就必須要抗議了。
接下來就是耗材的計算,一般來說地磚的耗材比較難準確地計算,業主只要注意4個方面就能將耗費率降到最低:一是鋪貼表面一定要規則,越不規則,損耗越多;二是地磚的尺寸越大,損耗越多,如800mm×800mm的磚損耗肯定比600mm×600mm的多;三是地磚質量越差,損耗越多;四是盡量直鋪而不要斜鋪,而且最好不要為了美觀,在整磚之間的接縫處要求用地磚的邊對接,這樣做損耗較大。
此外,一般來說,購買地磚的面積會比實際鋪貼面積多出5%或10%左右,而且最好一次買足,否則多次購買會導致有色差。
